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河南文旅频出圈,背后藏着怎样的“创新密码”?
河南文旅频出圈,背后藏着怎样的“创新密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9/24 16:35:38 来源:河南文旅厅官网 点击次数:

       九月,豫北山色初染。中国旅游界的目光跨越山河,聚焦于河南焦作的云台山。人们于此汇聚,不仅仅是为了这片以太行山岳水景闻名于世的山水,更是为了探寻一个现象级的答案:

  在竞争已呈红海之势的文旅市场,为何一个又一个的“破圈”项目都出现在河南?

  9月17日,在河南云台山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发布了《“中国服务”河南模式研究报告(2025)》。该报告系统梳理、总结并提炼了河南文旅近年来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与文化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全国文旅行业提供了一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河南样本”。

  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特别摘选部分报告内容,供河南文化和旅游从业者交流经验,借鉴做法,助力河南文旅强省建设。

  上篇:模式解码

  从万岁山武侠城的全域沉浸式“江湖”体验到洛邑古城的汉服霓裳;从建业电影小镇的影旅融合创新到田铺大塆的乡村振兴实践;从五朵山的中医康养体验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创破圈;从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杂技的非遗与生态融合到安阳殷墟博物馆的科技赋能;从仟那酒店的中式生活空间到老君山的暖心服务……

  这些看似孤立的爆款,仿佛一夜之间破土而出,席卷网络。但洞察其肌理,便能发现其下涌动着同一股强大的暗流——基于文化自信与市场洞察的、可感可触的“河南模式”。

  一 底色与基因:

  千百年的文化,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厚实的“家底”

  河南坐拥“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踏就是秦砖汉瓦”的厚重家底。然而,在“地下文物全国第一”的光环下,河南也曾有过“有说头、没看头,游客来了不知道看什么”的尴尬。河南文旅的第一次飞跃,始于一场深刻的“资源观”革命:将文化视为待开发的“创意资源”,而非仅供瞻仰的“历史遗产”。其核心是从“文物保护”的被动思维,转向“文化转化”的主动进攻。

  而其核心密码就是做历史的“转译者”,而非“搬运工”——河南文旅的成功,绝非简单地将文物古迹推向市场,而是扮演了高超的“文化转译者”角色。他们用现代语言和体验方式,翻译古老文明的精神内核,让其变得可亲近、可感知、可消费。

  首先是影视化思维。河南的顶级项目无不以导演视角构建体验。他们把整个景区视为一个宏大片场,建筑是布景,服务人员是角色,活动是剧情,而游客,则是主演。

  万岁山武侠城以“武侠文化”为魂,通过实景演艺、科技互动和角色扮演,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局内人”;建业电影小镇通过“跟着电影去旅行”的主题定位,将影视语言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让游客从“看电影”变为“演电影”,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河南博物院通过“考古盲盒”等创新,让文物走出展厅、融入生活;殷墟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重现殷商文明,让甲骨文“跳”进现代生活。一切要素都服务于“沉浸感”这个总导演。

  其次是情感连接。段强会长指出,旅游正从“眼球经济”升维至“心灵经济”。河南的实践精准地捕捉了这一趋势。它不再满足于让游客“看到”,而是千方百计让游客“感受到”。无论是田铺大塆中对乡村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守护,还是老君山“十年欠条”背后所传递的“诚信”与“惠民”价值观,都是在售卖一种情绪价值和精神共鸣。文化不再是知识,而是可以触动心弦的情感。

  最后是日常活化。河南让文化走出了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融入了城市和生活的肌理。河南博物院让文物跳进了“菜市场”、住进了“麦田”;洛邑古城让汉服成为日常着装,满城皆是“公主请上车”;殷墟博物馆让甲骨文跳起了“广播体操”、印上了井盖。这种“活态”传承,让束入高阁的文化走向人间烟火,完成了最有效的传播。

  河南的实践,正是对“心灵经济”的绝佳呼应。它成功地将河南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慰藉现代人精神的宝贵资产。通过打造一个个能引发深度思考、情感共鸣的“场域”,河南文旅项目成为了人们安放焦虑、寻找认同的精神栖息地。这证明了,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不是山水,而是文化所能提供的精神价值。

  二 战略与路径:

  “文旅+文创”从口号到千亿市场的跃进

  “从看景到入戏”六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河南文旅战略的内核。其落地方法论,是一场对传统资源观的颠覆式创新:

  第一是用户视角。所有创新不再从“我有什么资源”出发,而是从“游客想要什么体验”倒推。游客要社交、要出片、要故事、要情绪,我就提供场景、提供服装、提供剧情、提供共情。仟那酒店的“中式生活空间”、洛邑古城的汉服体验,精准契合年轻人需求。

  第二是极致体验。河南项目致力于打造“记忆锚点”,让游客有故事可讲、有体验可分享。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洛邑古城的“汉服打卡”、建业电影小镇的“戏精剧场”,都是精心设计的、极具传播力的体验锚点。这些体验构成了游客记忆的核心和口碑传播的种子。

  最后是跨界融合。“文旅+文创”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彻底打破行业边界。它是“文旅+商业”(仟那酒店新零售)、是“文旅+影视”(建业电影小镇)、是“文旅+时尚”(洛邑古城汉服)、是“文旅+科技”(殷墟博物馆AR体验)、是“文旅+农业”(田铺大塆创客)。这种跨界共创,催生了无数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了文旅消费的无限可能。

  河南的路径,完美诠释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没有抛弃传统文化,而是用现代的、创新的手段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再创作”和“再表达”,从而盘活了巨大的文化存量资产,使其焕发出新的、更强劲的市场生命力。这正是“文旅+文创”战略的精髓所在。

  三 产品与业态:

  推陈出新,精准拿捏新世代的心智

  河南文旅产品的成功,首先源于对主力消费群体——Z世代(网络流行语,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以互联网依赖、圈层化消费和情绪价值驱动为核心特征)的精准洞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观光,而是追求“主动参与、深度体验、社交分享、情感共鸣”。他们的旅行,是为了获取素材、塑造人设、寻找同好。河南的产品,精准地命中了这些新需求。

  基于此,河南领先的产品提供者形成了一种共识:他们销售的不是山水、不是建筑、不是文物,而是“一个心动时刻和一段值得铭记和分享的美好时光”。这套产品哲学催生了多样化的爆款形态。

  比如沉浸式体验。这是河南产品创新的王牌。万岁山武侠城的“全域剧本杀”,通过高密度的NPC(一般指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控的角色,通常由计算机程序或人工智能控制,承担剧情推进、服务提供等功能)互动和剧情任务,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局内人”;建业电影小镇通过沉浸式演艺、换装体验、电影主题消费等创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拍摄+观赏+体验”的多维影旅产品,精准契合年轻客群需求。

  比如情感营销。河南将产品注入了浓厚的情感内涵。老君山的“十年欠条”和“一元午餐”,卖的不仅是服务,更是“诚信”和“共情”的价值观;这些产品因情感而增值,因价值观而传播。

  再比如社交货币。河南项目无一例外都是“出片圣地”。洛邑古城通过“汉服+古城”的场景打造,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社交货币和打卡素材;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和“菜市场里的博物馆”,则通过趣味互动成为社交爆点,让旅行消费成为一种社交资本。

  正如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所言,新一代旅游产品必须“更有灵魂、更有故事、更有价值观”。河南的产品创新,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设施堆砌,而是有温度、有故事、能引发深度思考和精神共鸣的有机体,从而实现了与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深层连接。

  四 服务与信仰:

  极致服务,是河南最硬的“软实力”

  在河南顶尖的文旅企业看来,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不再是需要压缩的成本项,而是最核心的产品组成部分、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和最坚固的品牌护城河。这种认知上的升维,是“河南模式”出圈出彩的根本所在。

  在这样的一种认知的指导下,“河南服务”的模式的实践不断自我迭代、自我超越,从“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升华到了“想您所想,尽我所能”。

  老君山的“十年欠条”和“一元午餐”看似是“亏本买卖”,实则是最高明的情感投资和诚信宣言。它们用极大的诚意,打破了游客对景区“宰客”的刻板印象,收获了社交媒体上的滔天好评和长期的品牌信任,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建业电影小镇践行“安全、友善、互动、高效”的服务理念,为游客提供“片场级”服务保障,让影视体验更加真实、沉浸。

  殷墟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通过科技赋能和精细化服务,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参观从“教育的终点”变为“时尚生活的起点”。这种服务创新,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实现了文化传播的使命。

  仟那酒店的“心服务”体系,从“五个一文化”体验到非遗进酒店,从细节服务到员工赋能,构建了一种超越住宿的情感连接。其“服务100项”标准和定制化体验,让酒店成为“可居住的中式博物馆”,提升了客户黏性与复住率。

  段强指出“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河南文旅的实践证明,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唯有发自内心、做到极致服务,才能创造真正的差异化,才能形成口碑的自动传播,才能将“流量”变为“留量”,最终成就一个长青的品牌。

  五 主体与生态:

  谁在主导这场波澜壮阔的创新?

  河南文旅创新的活力,根本在于其背后拥有一批嗅觉灵敏、机制灵活、敢闯敢试的市场主体。建业、万岁山、仟那……这些市场主体的佼佼者,不仅对消费趋势感知深刻,更具突破传统的创新胆识。他们是卷产品、卷服务、卷体验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将创意真正落地为爆款项目的核心执行者。强烈的企业家精神,驱动企业命运与项目成败深度绑定,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河南旅游市场的主体发育程度高,呈现出高度市场化的鲜明特征。这些项目大多并非政府主导,而是源于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把握。正是在这样一种良性竞合的氛围中,市场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启发,不断推动产品迭代与服务升级,共同塑造出河南文旅充满韧性与创新力的市场生态。

  与此同时,河南各级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它们并非“亲力亲为”的运动员,而是“掌灯引路、修池养鱼”的裁判员和服务员,通过定战略、给政策、优服务,营造了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实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洛邑古城爆火后,当地政府迅速出台措施规范汉服市场秩序,成立产业服务中心,并开放政府停车场、延长公交线路、对外地车辆轻微违章免罚等。这些举措展现了高效的治理能力和“服务型政府”的思维。同时,政府尊重市场规律,鼓励创新、包容试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试错空间和发展舞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种“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良性生态,是爆款接连不断形成“河南模式”的沃土。它既发挥了市场在创新端的敏捷性优势,又发挥了政府在营商环境端的保障性作用,二者同频共振,形成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河南的实践深刻表明,文旅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源于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响应、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政府与市场的高效协同。“河南模式”不仅为区域文旅升级提供了样本,更为全国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能。未来,期待这一模式持续演进、广泛推广,让“中国服务”在中原沃土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篇:案例解析

  一 万岁山武侠城:

  全域沉浸式“江湖”体验,重新定义主题景区玩法

  万岁山武侠城坐落于八朝古都开封,以“武侠文化”为精神内核,创新融合“实景演艺+科技互动+角色扮演”三大核心要素,构建全国首个全域沉浸式武侠主题旅游目的地。项目突破传统景区“观光式”游览模式,通过复原宋代汴京街巷、镖局、武林门派等30余处实景,结合光影特效、烟雾装置等打造“一步一景、一景一戏”的“江湖世界”,重新定义沉浸式旅游的边界,助力开封从“历史名城”向“文旅新势力”转型。

  万岁山武侠长廊灯展

  二 洛邑古城:

  汉服经济引爆千年古城,重塑国风消费新场景

  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项目以“梦里隋唐、尽在洛邑”为核心理念,通过“汉服+古城+场景”的创新融合,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潮流IP,成功打造全国汉服打卡胜地,带动洛阳文旅产业全面升级。

  三 田铺大塆创客小镇:

  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田铺大塆创客小镇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依托许世友将军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毛尖省级森林公园等“红、绿、古”三色资源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创客入驻+村民共建”的模式,将传统村落转变为集文旅、双创、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历史风貌,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乡村变景区”的美丽蜕变,荣获“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

  四 建业电影小镇:

  跟着电影去旅行,创新中原影旅融合实践

  建业电影小镇坐落于郑汴产业带核心位置,郑州市中牟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内,项目从本土文化和沉浸式电影场景出发,以电影主题演艺为核心,打造集电影互动游乐、电影文化体验、电影主题客栈、民俗和非遗体验等于一体的沉浸式电影潮玩地。项目于2019年9月21日正式运营,2020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原文化沉浸式体验的标杆项目。

  五 河南博物院:

  从“考古盲盒”到“菜市场里的博物馆”,让文创走进生活

  河南博物院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肩负着带动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博物院以让文物“活”起来为核心目标,在文创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打造多元生态圈,奏响文物“活化”新乐章。2019年成立文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从院内18平方小店发展成为2000平方多业态的品牌店,渠道涉及30多个地区及国家,文创产品从100款到2000多款,研发了现象级文创产品“考古盲盒”,走出了一条创新共享的发展之路。

  麦田里的博物馆

  六 老君山:

  一诺千金,“十年欠条”背后的温情运营哲学

  老君山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县,海拔高达2000多米,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道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然而,比自然美景更令人难忘的,是景区深入人心的温情服务。从“一元午餐”到“十年欠条”,从极端天气下的紧急救援到日常细微之处的关怀,老君山用真诚和信任重新定义了山岳型景区的服务内涵,成为“河南服务”中一张闪亮的温情名片。

  七 安阳殷墟博物馆:

  科技赋能+场景重构,让商文明“活”起来

  安阳市殷墟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以“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活化”为核心理念,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开展系统性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融合新模式。2024年开馆后入选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榜单第五名、考古遗址博物馆榜单榜首。殷墟博物馆的创新实践,以科技为笔、以文化为魂,书写了历史文化遗产活态利用的新篇章。项目为省级文旅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持续”的示范样本,展现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活力。

  八 南阳五朵山:

  中医药康养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伏牛山生态疗愈目的地

  南阳五朵山度假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作为豫西南文旅康养头部企业,立足伏牛山生态资源与乡村振兴使命,以“中医药康养”为核心,创新推出生态疗愈、文化体验和产业融合三大体系,打造“山水康养”新模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项目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产业联动、村企共赢”的文旅康养发展路径,为全国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五朵山样本”。

  九 周口野生动物世界+杂技:

  非遗文化与动物主题的创意融合

  周口市凭借“周口杂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周口野生动物世界”这一现代旅游载体,成功打造出“杂技+野生动物世界”的跨界创意产品,成为全省文旅融合的领先典范。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沉浸式体验设计、产业延伸等创新做法,将传统杂技艺术与野生动物观赏体验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文旅项目单一化的局限,提升了区域文旅竞争力。

  十 仟那酒店:

  以“中式生活空间”重塑酒店价值,构建文化住宿新生态

  仟那酒店集团始创于2011年,是体系发展完善的专业酒店品牌管理公司,旗下拥有仟那元熙、仟那千寻、仟那美宿等十大品牌系列,已开业管理及签约367+家门店,遍布全国近20个省份、167+座城市,客房数34000多间,管理资产价值12亿元。集团以“中式生活空间”为理念,通过“中式美学+非遗体验+全产业链”模式,将酒店从住宿功能升级为文化体验空间,打造民族酒店品牌领军者,荣获“中国饭店集团60强”第38位,全球酒店集团排名第83位。

(作者: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