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非遗汴京灯笼 看古雅灯彩璀璨传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2/13 9:45:4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数:
2月12日,元宵佳节,央视新闻直播间将镜头对准了开封顺河回族区,带领全国观众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的彩灯世界,感受古雅灯彩的璀璨魅力与百年传承的匠心精神。
古雅灯彩,点亮千年汴京
“汴京灯笼张”是开封市著名的灯笼制作世家,其技艺源于清末,至今已传承七代。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直播中,央视记者走进位于开封理事厅街的“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宫灯、走马灯、无骨花灯等精美彩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灯笼不仅造型别致、色彩艳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盏盏灯笼仿佛穿越时空,将观众带回了千年前的汴京,重现了宋代上元灯会的繁华盛景。
匠心传承,守护非遗之光
“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在直播中向观众详细介绍了灯笼的制作工艺。他说,制作一盏灯笼需要经过选材、扎架、糊纸、绘画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他还特别展示了无骨灯笼的制作技艺,这种灯笼以几何之力撑起球体,无骨但坚韧,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精妙。
张俊涛的父亲张金汉是“汴京灯笼张”第六代传人,一生致力于恢复传统彩灯的制作技艺,并将祖宅改造成彩灯展览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张俊涛继承父亲遗志,辞去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不仅在国内举办讲座、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还多次赴英国、南非等国展示中国灯笼文化,让非遗技艺走向世界。
科技赋能,非遗焕发新生
直播中,张俊涛还介绍了“汴京灯笼张”在数字化传承方面的探索。与高校合作,建立中国传统纹样数据库,收录了数十万张木雕、印染等传统纹样照片。未来,他还计划建设色彩数据库和灯笼制作材料数据库,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走进现代生活。
记者了解到,张俊涛的儿子张钰豪是“汴京灯笼张”第八代传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正致力于推进非遗数据库的建设。张俊涛表示,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传统彩灯文化,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非遗之光,照亮璀璨未来
央视新闻的这次直播,不仅让观众领略了“汴京灯笼张”的精美灯彩,更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一盏盏灯笼,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匠人精神的象征。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汴京灯笼张”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盏传承百年的非遗之灯,继续照亮古城、照亮未来!
(作者:王誉臻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