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铁棍山药陆续成熟上市。9月20日,河洛怀府第二届铁棍山药采挖节在温县黄庄镇开幕。
种植基地里,挖掘机挥舞臂膀挖沟开槽,深至1米多的槽沟内,一根根山药露出“真身”,村民用铁锹小心翼翼地将铁棍山药刨出、搓泥、装袋,或肩扛或手提,装车起运。
“即挖即食,糯香面甜,赶快订购。”赶来尝鲜的经销商走进种植基地里支起蒸锅,对着直播镜头现场品尝口感。
铁棍山药,名如其形。外形扁圆细长不规则,毛眼突出毛须粗硬,表皮不规则分布褐红锈斑,犹如一根生锈的铁棍。
“别看铁棍山药其貌不扬,其种植十分不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武蹲在地垄,拿起一根刚出土的山药说:“一块垆土地,要八九年的时间才能轮作一回铁棍山药。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顺时而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间的积淀成就铁棍山药温补佳品的名号。”
活动现场,78岁的孙树武分享起他与山药的故事,出生于怀药世家,家里祖祖辈辈几代人都从事四大怀药的种植、加工、炮制与销售。受家人影响,孙树武从小就对四大怀药有浓厚的兴趣,后拜中医名家张敬堂为师,得到真传。从山药的育苗、种植、炮制,再到他逐步走出焦作、走出河南、走出国门,宣传推广四大怀药,孙树武一辈子都在和山药打交道。
四大怀药在中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众多的中成药配方中都使用四大怀药作为主要成分。铁棍山药,是四大怀药之首,作为中医药宝贵的药材之一,是药食同源的经典代表,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医药文化和食疗养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说起创新这个话题,孙树武忍不住对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导师李明军竖起大拇指。
科技之光,照亮田野。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让传统耕作焕发新生。近年来,李明军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从事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护与利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脱毒快繁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及调控等方面研究。
李明军介绍,在四大怀药领域,他们与温县人民政府合作建立了怀药种质资源圃,其中山药种质资源圃是全国最大、种类最多的蛋源圃。利用人工诱变、太空诱变、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创制了大量的新种质,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怀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此次山药采挖节,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山药研究与企业更加紧密地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共同推动我国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山药产业走现代化、科学化、品牌化的道路。”李明军说。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