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秉承“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理念,持续推进交旅融合发展,聚焦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铁铺镇和灵山镇,大力实施“初心路”建设和提升工程,串联何家冲、九里落雁湖、灵山、董寨等风景区,打造了30余公里的景观游憩带,成为罗山全域旅游大环线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罗山县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4.5米宽硬化路、所有20户集中连片自然村通硬化路、所有景区通四级以上公路,建立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南部乡镇旅游公路网已基本组网成型。
大地“彩虹” 张永庆 摄
一卷规划图,描绘新理念。罗山县以“山水融合、城乡融合、红绿融合、茶旅融合、产业融合”的“五融模式”为理念,将全县85%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以链成群,力求改变过去景区单打独斗模式,创新思路,规划将整个片区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初心路”将沿途的山、水、林、田串联,实现了“山水融合”;依托沿县城北部沿淮南岸布局的龟山湖度假区,打响“罗山周末游”品牌,成为主客共享的生态湿地、郊野公园、亲子乐园,实现了“城乡融合”。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实现“红绿融合”;以“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为思路,大力培育多功能茶旅融合景区,形成百里茶廊风情走廊,实现“茶旅融合”;以城、景、村为载体,带动了康养休闲、研学旅行和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
一张交通网,打通旅游路。构建“快进”大通道,畅通“慢游”微循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线路,深化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井”字型高速和“四横三纵”旅游骨干路网,联通北部沿淮、中部历史和茶文化、南部红绿游三个交旅融合经济带,交通路网变“井”字型为“田”字型,打造交旅融合30分钟经济圈。按照“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改扩建旅游公路干支线741.62公里、农村“四好”公路980公里,开通旅游专线19条。按照四季风景,精心设计“红绿交融 畅游初心路”“游山玩水 探秘鸟类王国”“红色起点 伟大征程”等6条精品线路。
罗山初心路 曾宪明 摄
一条“初心路”,串起山与水。罗山县积极实践交旅融合,精心打造旅游公路主体、服务、景观、信息、慢行等五大系统,串联沿线的山涧花田、九里雄关、龙牙寺遗址、灵山老街等景点,以路为脉,沿途新建山体壁画1万平方米、景观节点13处,治理沿河景观带13公里,改造王大湾、黄新楼、董桥等新农村社区3个,铺设亲水步道1800米、骑行道16公里、人行景观步道7.8公里,打造全域旅游景观带,实现了把旅游公路变为公路旅游的创新蝶变。
“当前,罗山县正紧紧抓住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重要机遇,以‘建一条路、串一路景、兴一方产业、富一域百姓’为目标,将‘初心路’与沿线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打造文旅路、生态路、产业路、致富路,积极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罗山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鲁鑫介绍。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