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首次展出!二里头遗址“超级国宝”亮相中国考古博物馆
首次展出!二里头遗址“超级国宝”亮相中国考古博物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9/20 9:54:34 来源:中国考古博物馆 点击次数:

△资料图

近日,中国考古博物馆在北京正式开放。

中国考古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在该馆基本陈列“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中,多件出土自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国宝级文物亮相。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资料图

在该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宅兹中国”专题中,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原件)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它作为“超级国宝”,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被放置在大厅的单独展柜中。

件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3号宫殿基址的一座贵族墓葬里,整件器物由2000多片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每片绿松石片长0.2厘米至0.9厘米,厚约0.1厘米。龙头置于梯形托座上,嘴部略微突出,鼻梁由青、白玉组成,硕大醒目的鼻头由绿松石组成,眼睛则是两块圆饼形的白玉。龙的腰部还有一个铜铃,或能对应《诗经》中“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记载。龙身整体呈波浪状,错落有致,色彩绚丽。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这件绿松石龙形器不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龙形象器物,但因其与后世中国龙的形象最为接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铜牌饰(左为1981年出土,右为1987年出土),资料图

除了绿松石龙形器,来自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铜牌饰、玉璋、铜爵,也是难得一见的高等级文物。

二里头遗址共出土3件绿松石铜牌饰,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分别是1981年和1987年出土的两件。出土于1981年的绿松石铜牌饰,长14.2厘米,宽9.8厘米,出土时位于墓主人胸部偏左侧。出土于1987年的绿松石铜牌饰,长15.9厘米,宽7.5厘米至8.9厘米,是同类绿松石铜牌饰中工艺最为巧妙的一件,其牌饰主体为镂空铸造,几百片细小的绿松石片在无依托的情况下,历经3000多年而无一掉落。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二里头式”玉璋长度接近50厘米。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玉璋因沾染墓葬底部的朱砂而呈现红色,作为宫廷礼仪的重器,这件玉璋两侧有龙形装饰,可以想见其在二里头先民眼中的神圣地位。

赵海涛认为,二里头先民创造的玉璋、铜铃、绿松石铜牌饰、陶盉等礼制用器,向周围发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改变了当地的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彰显出二里头文化强大的引领、辐射作用。

△永宁寺佛像残件,资料图

借助科技的力量,隋唐洛阳城定鼎门外的千年驼印,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再现。该博物馆通过3D建模重现了丝绸之路重要遗产点——定鼎门的部分考古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千年前的丝路繁荣盛景。

除了隋唐洛阳城,来自汉魏洛阳城永宁寺的泥塑残件,也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无声地讲述着洛阳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永宁寺塔基遗址周围出土泥塑1560余件,每件泥塑虽然残缺不全,却造型精致、形态生动,传递出淡然、自信、从容、豁达的气度。

洛阳文化遗产丰厚,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中,来自洛阳的文物远不止上述这些。它们走出库房,走上展台,既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不绝的实证,也为讲好“中国故事”“黄河故事”贡献来自古都洛阳的力量。

中国考古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

咨询电话:010-87421098、010-87421099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 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春节、五一、十一等开闭馆时间以公告为准。);周二对历史、考古、文博及相关单位团体开放;周三至周日对社会公众开放。

(作者: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