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具有穿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其影响不仅是文学的也是社会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不仅是中华的也是世界的,千载历史的回音壁上,崇杜之声不绝嗣响,这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情。其作品多涉民间疾苦,而其忧国忧民崇高情怀,千百年来赢得了后人的崇敬。在杜甫故里诗歌展区,他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三吏三别”,深刻地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杜甫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专家、学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拜谒诗圣者。余光中来了,汪国真也来了。诗圣杜甫长眠在这里,一声声杜诗吟诵,一阵阵秋风长啸,人民永远怀念他。巩义举办杜甫诗歌节好几届了,旨在表达对“诗圣”的纪念之情,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当代诗歌的发展与繁荣。公祭“诗圣”,诗歌高峰论坛,音乐诗会,让“杜甫”又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幸福地畅饮着家乡的小酒。
一孔窑洞走出“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坐东面西,现存窑洞4孔,平房三间,大门及古井一口,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孔窑洞分别为“堂窑”“厢窑”“诞生窑”“磨道窑”。
常香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民国时期曾捐款修补南河渡石坝一段。在陕西义演救助河南灾民。抗美援朝时期,率“香玉剧社”义演,捐赠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2004年7月7日,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