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房产证”“结婚证”长啥样?婚姻登记、遗产继承需要哪些凭证?参加清朝科举的考生如何在“夹带”(现俗称小抄儿)上用红色标注“知识点”?11月28日,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建成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作为国内首座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见证着这些事情的老物件都能在馆内找到。
清代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夹带”
宣统二年(1910)由蒙化直隶军民府自治研究所发给学员郭汝恒的毕业证书
1932年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发行的《优待牺牲战士家属领银粮券》
来到位于洛阳市瀍河区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的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单檐歇山顶式清式传统古建,青绿油漆彩绘使人眼前一亮,该博物馆整体的仿清式建筑设计风格,与毗邻的潞泽会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馆内装修风格古香古色,为配合展览,还设置有科举考场、府衙等情景再现内容。
日本陆军恤兵部编写的《支那事变战迹之刊》(中卷)
进入展厅可以看到,基本展陈以“故纸拾遗”为主题,分为宗族家庭关系和社会世俗生活、官府文书、房田契约和人契、书札信函文书、科举考试文书等8个单元,展品种类包括宗族族谱、房田契约、风水占卜、金兰谱、继嗣文书、合同、遗嘱分单、科举试卷与夹带、人契等。除了展厅,该馆还设置有学术报告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等功能区域。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该馆于2015年开工建设,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馆藏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数量6万余份,时间上起于明洪武初期,历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与瓷器、玉器等文物不同,契约文书等纸质文物较为平淡,展品本体材质和展览形式较为单一,为了让参观者有更好的参观体验,该馆在重点单元内该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动多媒体技术,设计运用了“宗族科普”“房田契约”“货币关系”“人生与证书”和互动科普触控交互类多媒体系统,利用科普短片和根据单元展示的主题内容定制的互动游戏,营造多功能观赏体验。
近年来,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倾力打造“博物馆之都”,契约文书博物馆建成开放,为洛阳“博物馆之都”增添了新的一员。目前,洛阳市拥有各类博物馆69座,“以国有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已初步形成。
“洛阳民俗博物馆近20年来除坚持进行民俗文物征集及研究外,先后对匾额、木雕造像、契约文书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题征集和研究。”王支援介绍,契约文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遗存。这些展品资料性强、可信度高,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民间丰富多彩、鲜活本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原貌,是研究中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法制度、法律法规、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等的重要实物,可以补正史之遗缺。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