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美术史专家薄松年,我省民间美术专家倪宝诚及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乔台山等组成的考察组,日前结束了在陕县、灵宝、洛阳、洛宁等地的实地调查工作。专家们称赞此行收获颇丰,最为重要的是找到了三门峡剪纸喜用黑色的答案。
考察组行程千余公里,足迹遍及20多个乡镇、30多个村庄,搜集具有入卷价值的传统剪纸作品数百幅,采访索辛酉、杨仰溪、王蓬草、李笑白等知名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10余人,拍摄图片2000余幅,摄录影像资料500余分钟,记录文字数万字,取得了重大收获。
专家们认为,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中国剪纸全书•豫西卷》的编纂人员,通过到原生态文化的原产地采风,形成了直观的感受,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编纂《中国剪纸全书•豫西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考察有许多新的重大发现,发现民间收藏传统剪纸数千幅,其中明清时期的剪纸数十幅及剪纸熏样、绣样50余幅,更是剪纸中的珍品。有些绣样仅拇指大小,但构图饱满,刀法精细,价值极高。找到了三门峡窗花喜用黑色的答案:豫西为夏文化的衍生地,夏代崇尚黑色,以黑为正色,使长期困扰专家的谜团得以解决。发现三门峡剪纸亦存在点染技艺,即以白棉纸剪成图样再进行着色,增强了剪纸的艺术感染力。这一发现突破了全国只有中国知名剪纸之乡河北蔚县才有点染剪纸的认识,说明了中原文化的原发性、丰富性和包容性。搜集和了解了大量关于豫西剪纸的歌谣、口诀及大量民俗事象。发现了陕县南沟村等几个“剪纸窝子”,全村男女人人皆擅剪纸,令专家们为之惊讶。
薄松年等几位专家说,豫西一带的剪纸是与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确实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的宝库。豫西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构图简洁、厚重凝练、内涵丰富,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美学特征。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