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穿越千年的曲调-河南越调
穿越千年的曲调-河南越调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2/8/31 8:58:27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数:

    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

河南越调--申凤梅

    发展过程

    河南越调原称四股弦,因主要伴奏乐器是象鼻四弦。在清朝乾隆年间已在河南南阳一带流传,至咸丰时已流传到邓州(原邓县)、禹州、许昌、郑州、商丘、周口一带。因其也采用河南方言演唱,旋律与豫剧有相通之处,也是大小嗓结合。不过越调有自己的演唱风格,不仅有表现民间风情的外庄戏,还有表现帝王将相的袍带戏,又称正庄戏,例如《下南唐》、《无佞府》、《白奶奶醉酒》、《李双喜借粮》等达500多出。由于周口地区的越调剧团出了一位德高艺重的表演艺术家申凤梅,被当年前往河南演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杜近芳发现并极力推荐,使这一剧种由河南传到了北京,又走向全国。为河南越调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流派

    申派

    1、一代宗师申凤梅创立的申派唱腔苍劲豪放、稳健端庄、韵味浓郁醇厚、行腔千姿百态而又统一,高腔中透着轻松、低腔中含着凝重,演唱慢板时慢而不散,演唱快板时快而不乱。还常常在唱中加说、唱中带笑、唱中抛字闪板等等。

河南越调--毛爱莲

    毛派

    2、越调皇后毛爱莲大师声腔上似说似唱,悦耳动听,唱腔虽不高亢,但却清新优雅,耐人寻味,尤其是鼻腔共鸣的运用,更具独到之处。毛派唱腔清纯、俊丽、流畅、纤细,艺术评论家曾把其概括为甜、纯、清、巧、情、快6个字。

    传统剧目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有四百多出。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结构严整,唱词深奥,每段唱词固定,并规定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道白时用卧笛伴奏,主要演历史袍带戏,多以生,净为主,如:《抱火斗》《文王吃子》《乌江岸》《十五宫》等。外装戏多系活词连台本,也有许多公案系。外装戏以小生,小丑为主角,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厚,如:《李双喜借粮》《火焚绣楼》《哭殿》等。

(作者: 责任编辑:丁永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