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大隗镇,因黄帝时期的高士大隗真人隐居于此而得名,这里也是西周时密国都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密县县城所在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自古就是新密主要的商业集散地。在大隗镇繁茂的集市上,有一种美食享誉四方,这就是大隗五香牛肉。
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祖居荥阳的回族兄弟虎文兴、虎文魁二人迁居到密县大隗镇北沟村(现振北回族村),虎文兴为生计,开始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五香牛肉,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后经六代人苦心经营,精心改良传承,使得虎家牛肉肉香醇厚、肉色鲜亮,历经消费者口碑传播,虎家五香牛肉逐步在新密家喻户晓,与马家等共同铸就了“大隗牛肉”这个知名品牌,成为中州名吃,成为新密人走亲访友、过节送礼的优选礼品。
经过六代人精心改良传承,虎家牛肉声名远播。 杨建敏 摄
民国时期,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多次派人来大隗镇选购牛肉,大隗虎家牛肉遂摆上达官贵人的餐桌。改革开放后,虎家牛肉获得新生。大隗牛肉作为乡土礼品进行馈赠,深受各地好评。经过改良后的虎家五香牛肉,以独特的配方、严密的工艺,以及色鲜、味美、筋烂的风味闻名省内外,成为传统名吃和宴席必备菜品。
虎家牛肉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实践,制作技艺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日趋成熟稳定。2023年3月,虎牌牛肉制作技艺(虎家牛肉)被公布为第五批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虎家牛肉加工主要分为购牛、宰牛、腌制、熬汤、煮肉、精选等六道工序。
购牛。过去虎家一般去集市上购买活牛回来宰杀。购牛时精选2~3岁黄牛为材料,有病的牛不要、死牛不要。
宰牛。买回的牛,要专门去村里清真寺请阿訇前来宰杀,然后按照特定的刀法进行分割。
腌制。在专门的腌制间(过去是窑洞)内,将牛肉打成小块去皮去油,每块牛肉扎入刀眼,在刀眼内填入花椒、食盐等,然后放入老缸内腌制,一般腌制5~7天,每天由人工翻3~5遍。
熬汤。煮制牛肉前,先用大火将锅内的老汤烧滚,其配料最为重要,经过反复实践,配以小茴香、八角、丁香、草果、肉蔻、良姜、花椒等30多种香料,一起放入锅内,进行熬制。
煮肉。俗传:“水深要把肉漫到,汤沸锅心冒小泡。”待锅内香料香味浓郁后,下入腌制好的生肉,继续用大火煮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慢炖,中间需不断地翻动牛肉,让每块牛肉都浸入汤汁。老牛需煮3至4个小时,嫩牛需煮2至3个小时。
精选。牛肉煮熟后,要快速一块一块捞出,每一块牛肉需再去油、去皮,修整干净,然后沥水晾干,其时肉质微红新鲜,味透骨髓,色香味俱佳,即可食用或出售。
大隗虎家牛肉经过近20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发展到现在占地10余亩、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企业——郑州市虎家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达5000万元。2009年注册“大隗虎家牛肉”商标,产品种类增多,销路更加广阔。
大隗虎家牛肉 杨建敏 摄
大隗虎家牛肉制作配方从祖上传下来,受传者务必德才兼备。售卖时,虎家几代人遵照祖训家规,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从不缺斤短两,从而赢得了消费者好评。
大隗虎家牛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既是鲜香可口的美食,又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折射着回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质朴性格,包含着诸多敬业、诚信等传统文化元素。虎家牛肉正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和经营理念,传承发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闪耀着光彩。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