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百年传承——开封灌汤包
百年传承——开封灌汤包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3/9 9:52:09 来源: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团委 点击次数: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小吃历经千年、闻名遐迩、长盛不衰。开封小吃在汉族饮食文化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主要有灌汤包,花生糕,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灌汤包。开封灌汤包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已有百年历史。

      灌汤包皮薄,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像菊花心,馅似玫瑰.”。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开封灌汤包的美味与其制作的讲究有关。开封灌汤包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功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而且每个灌汤包都有十八至二十一个褶,甚至是三十二个褶,以达到“皮像菊花心”的效果。

      关于灌汤包子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也就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揭竿而起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打到浙江中部的金华城下,由于守城元兵早有防备,把城墙加高了七尺,另外还给城门加上了万斤闸。起义军攻打了九天九夜,还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江边安营。朱元璋和他的麾下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里商议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将军难以成眠,在帐外来回踱步,思忖着破城计策。忽然,他发现城门悄悄地开了,万斤闸慢慢地升起,只见元兵押着一批民夫偷偷到江边挑水。常遇春连忙唤醒胡大海和起义士兵,冲向城门。常大将军用肩膀顶住万斤闸,高喊到:“弟兄们,冲进城去啊!”顷刻间,起义军似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批接一批向城里冲去。常遇春肩顶万斤闸,时间长了,肚子饿得慌。这时,恰好营里送来包子、菜汤等点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给他喂包子和菜汤。常遇春真是饿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着包子,一面仍不停地催促:“汤,包子,汤,包子……”胡大海看着肩负万斤闸,汗流夹背的战友,喂着喂着顿生一计,令一士兵先将菜汤灌进包子,再把包子喂到战友嘴里。常遇春吃着,觉得喉咙湿润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们都冲进了城里,他才放下万斤闸。后来,常遇春问胡大海:“你那天给我喂的什么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着说:“就是你叫的‘汤包’呀!”常遇春也笑着说:“如果没有你的汤包,我早就被万斤闸压趴下了。”后来,这个动人的传说传开了,人们也就借着这个传说做出了灌汤包,并迅速流传开来。

      要说开封最著名的包子应为第一楼家的灌汤包(总店位于寺后街)。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源于我国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第一楼小笼包子为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始创。黄继善绰号黄胖子,1891年出生在河南省滑县黄家营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为生活所迫,他13岁开始逃荒要饭到开封,流落到一家包子馆当学徒。出师后,他结识了当时开封的名厨周孝德。1922年,黄继善高薪聘请他为厨师,办起了饭馆。当时,他们主要经营灌汤包子,生意十分兴隆。住在饭馆附近的绅士吴仲林是个书法家,常到该馆吃包子,每次吃过总是赞不绝口。一次,黄继善请吴先生给饭馆起个名字,吴先生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第一点心馆”5个大字,取意为在京第一,这就成了他们的字号。 20世纪50年代,黄继善的徒弟曹振杰先生亲自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小笼包子。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品尝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灌汤包的解释还有一种文艺的说法。“汤如诗歌,肉馅是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此便是南人吃北国之体验,未知北人是否列面为第一位。由是以吃而领悟到哲学的意境,在我们人界,心灵美是为重要,设若内容与形式主义同美,当是至美境界,美人与霓裳相得益彰,造化万千世界,恰给了人间恒久记忆,不可以分离的。诚然,灌汤包子是精致主义的,如同宋词的精细化写作,它已然脱离了民间的粗鄙化的牛饮,显然是与翰林院为同宗,翰林院便也就类同今时的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罢”。

      开封灌汤包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和历史的沉淀。

      当然了,除了第一楼家的灌汤包,黄家的灌汤包也很好吃。但相比较而言,第一楼的经营更有特色。在开封第一楼就餐,客人在品味美味佳肴的同时,还可欣赏到一道带有浓厚地方的文艺大餐——歌舞、杂技、魔术、地方戏和时装表演,让食客不仅有味觉上的享受,更有视觉上的体验。而黄家包子则更实惠,更大众化。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哟。

(作者:河南大学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