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点茶和分茶
点茶和分茶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3/5 9:04:0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点茶:宋朝的喝茶方式
    “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一位人物,名叫曾巩。曾巩有一个弟弟,名叫曾布。
    王安石变法那会儿,朝中大臣都不赞成,反对的人多,支持的人少,曾布却以地方官的身份站出来表态:坚决支持!于是乎,他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很快被调到开封,任命为翰林学士。
    曾布当上翰林,朋友前去贺喜,曾布亲手烹茶给朋友品尝。那位朋友一瞧,茶碗里一点泡沫都没有,就嘲笑他:“尔为翰林司,何不解点茶?”你身为翰林学士,理当博学而风雅,应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对,怎么连点茶都不会呢?
    这一句话,把曾布臊了个大红脸,从此努力学习点茶。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点茶有什么难的啊?直接走到茶馆里,让服务员拿出茶水单子,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化黑茶、安溪铁观音……喜欢喝什么就点什么呗!
    如果您这么理解,说明您对宋朝人的喝茶方式不太了解。
    宋朝人喝茶,跟我们大不一样。我们喝得差不多全是泡茶,散茶也好,砖茶也罢,捏一撮茶叶,放进茶壶,热水冲泡,喝掉茶汤,扔掉茶叶末子。宋朝人喝茶,可就麻烦多喽!
    从造型上讲,宋朝有两种茶。一种叫“草茶”,类似于现在的散茶;一种叫“片茶”,类似于现在的砖茶。
    喝草茶的时候,要把茶叶烘干,捣碎,磨成粉末,筛去粗梗,将细细的茶粉捏到碗里,冲入热水,巧妙搅拌,让茶粉和茶水水乳交融,形成一碗浓稠的、乳白的、泛着厚沫的茶汤。
    喝片茶的时候,要把茶砖烘干,捣碎,磨成粉末,筛去粗梗……剩下的步骤,跟喝草茶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宋朝人喝茶,喝的是茶粉与茶水的均匀混合物,是连茶带水一起喝下去的。这一点,很像日本的抹茶。
    喝抹茶,需要一个乌漆麻黑的茶盏(天目碗)、一支仿佛打蛋器似的茶筅。茶粉入盏,用热水调和,用茶筅搅拌。搅的时候,手法要均匀而有力,既不能让汤水溅出来,又要让茶粉非常均匀地与水混合,形成细密的浅绿色泡沫。
    喝宋茶,需要一个比抹茶盏还要大还要深还要黑、盏壁上遍布放射状细密釉纹的茶盏(兔毫盏)、一支仿佛小扫把似的茶筅。这种茶筅比抹茶筅要长,筅尾是薄的,竹梢是硬的,用起来更有力,更有弹性,更容易把茶汤搅出厚厚的、乳白的、细密的泡沫。
    如此喝茶,是为“点茶”。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比曾布强,此人晚年定居许昌,将点茶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坐南斋久,忘家似出家。香烟秾作穗,茶面结成花。”他燃的香久久不散,缕缕香烟在半空中缠绕成稻穗一般的造型;他泡的茶浓淡适中,茶汤堆起厚厚的泡沫,泡沫上还能泛出漂亮的花纹。
    在宋朝茶人的心目中,茶汤上面那层泡沫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人都在诗词里赞美它。
    如北宋大臣丁谓《咏茶》:“萌芽先社雨,采掇带春冰。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将初春萌发的茶芽制成小茶砖,放在茶碾中碾成细细的茶粉,再放入茶碗用热水冲点,点出的茶汤宛如打了泡的奶茶,凝起一层雪白的泡沫。再如梅尧臣《茶灶》:“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夜火竹声干,春瓯茗花乱。”这首诗里的“茗花”指的自然也是茶沫。苏东坡的老朋友、那位以怕老婆而闻名于世的陈季常老兄也描写过茶沫:“茗瓯对客乳花浓,静听挥犀发异同。度腊迎春如此过,不知人世有王公。”新年即将到来,客人登门拜访,陈季常烹茶相待,主宾对饮,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开心地欣赏着茶碗里的泡沫,感觉非常幸福。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