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开封:槐树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27 9:42:1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槐花如此美味,宋朝人干嘛不吃呢?其实与槐树的品种有关系。我们现代人吃槐花,吃的全是洋槐花,不是国槐花,而宋朝恰恰只有国槐,没有洋槐。
洋槐又叫刺槐,国槐又叫家槐,这两种槐树的叶子长得差不多,只不过刺槐的枝条上有刺,家槐的枝条上无刺;刺槐的树皮又粗又皴,家槐的树皮相对光滑;刺槐一般开白花,家槐一般开黄花。刺槐的种子又小又扁,俗称“槐籽”;家槐的种子又大又圆,俗称“槐豆”。抛开这些形态上的区别不谈,用我们吃货的眼光来看,刺槐和家槐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能吃,一个不能吃:刺槐开的花无毒,可以食用;家槐开的花有微毒,不适合食用。
国槐是土著,中国自古就有,而刺槐却是新移民,它从海外抵达中国的时间还不到300年。所以说宋朝人民真没福气,他们吃不到无毒的刺槐,只能跟有毒的国槐打交道。
说国槐有毒,仅指它的花,国槐的叶子仍然可以吃。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写到一款“槐叶冷淘”,就是用槐叶做的。初夏时节,从国槐上采摘最嫩的叶片,先焯水,再捣碎,挤出碧绿的汁液,用来和面,做成面条。面条煮熟,过冷水,捞到盘子里,用酱做浇头,再撒几片焯过的槐叶做装饰。由于和面时掺了槐叶汁,面条是绿色的,所以这道面食在元朝人编写的生活指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又被叫做“翠缕面”。
宋人食谱中还有一款“槐芽温淘”,也是用槐叶做的面食。何谓“槐芽”?国槐的嫩苗是也。深秋时节,搜集国槐的种子,晒干之后保存起来,来年春天与高粱同时播种,每两畦高粱当中插播一畦国槐,待槐苗长到一尺来长,掐掉树头,让它只发侧枝。高粱长得快,槐苗长得慢,高粱遮住了阳光,槐苗见不到太阳,叶片很嫩,枝条也很嫩,待侧枝长到半尺左右,一一剪下来,连枝带叶一起剁碎,捣成菜泥,拌以面粉,加盐若干,和成面团,饧一天,抻成拉面,煮熟,不过水,即成槐芽温淘。
曾有人问苏东坡:“天底下什么东西好吃?”苏东坡一口气说了好几样:“烂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都拨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稻,荐以蒸子鹅。(朱弁《曲洧旧闻》卷五)”陕西渭南的蒸羊羔,浇上杏酪,甭用筷子夹,只用小勺子挖着吃;河南商丘的拨心面,做成槐芽温淘,用睢县红烧肉做浇头;将豫北辉县的香稻米蒸熟,配着蒸子鹅吃……
蒸子鹅、蒸羊羔、红烧肉、香稻米,个个是美味,而槐芽温淘能跻身其中,说明它的味道肯定也是一流的。
在饥饿年代,国槐的树皮也可以吃。北宋末年,金兵围攻开封,城中食物困乏,槐叶被捋光了,饥民开始吃槐皮。槐皮不同于榆皮,它太硬,煮不熟,嚼不烂,直接吃下去能把人噎死,所以需要晒干砸碎,磨成粗粉,掺着杂粮吃。
我吃过一回槐皮。2011年初春,我去豫北大伾山太平兴国寺小住,刚好当地搞庙会,山上山下人山人海,连寺庙门口都摆满了小吃摊,其中一个小摊上卖的是“槐皮饸饹”,据说小孩子吃了能祛除肚子里的蛔虫。我既好奇又馋嘴,买了一碗尝尝,一股浓浓的羊肉香,想象中槐皮的怪味丝毫没有。
这道小吃做法如下:
从国槐的枝条上剥取嫩皮,晒干,碾碎,磨成面,加盐,加水,掺入面粉和小米面,和成面团,把面团塞进饸饹床子,使劲一压,小指头粗细的圆柱状面条掉入开水锅,煮熟捞出,不过水,拌羊肉浇头。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