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跟随春的脚步 来到春庄村
跟随春的脚步 来到春庄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21 10:52:2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走进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春庄村,马路两边是一排排两层小楼,阳台上晾晒着颜色鲜艳的衣裳,有的人家还在忙着盖新房。
    今年77岁的村民春海营说,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大多都姓春。春海营说,早在明末清初时,他的先祖带领家人从山西洪洞县一路风餐露宿来到此地,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认定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就在此定居下来。勤劳勇敢的春姓先祖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给后人们创造了美丽家园。
春海营说,他小时候,他的爷爷经常给他讲村里的历史故事。
    人杰地灵的村庄,在岁月的长河中出现了不少文武官员。从春庄村的村志上记者看到,春庄的历史人物,第一个要数第四代先祖春振声。在大清嘉庆年间,春振声任武略骑尉一职,这是清朝正六品武官的官阶。第五代祖先春景清在清朝道光二年任“布政使”之职,是二品大员。第六代先祖春之祯在道光十八年考取了进士。
   “听祖辈们说,春景清任职的时候,曾买了上百顷土地,朝廷赐予他滚龙匾,上写四个金字‘运筹帷幄’,那时方圆数里的田地都是春庄的,所以有村民在种地时就留在了当地。”村主任春得松说,如今商桥镇 勒桥村附近还有一些姓春的村民,就是当时种地时留下落户的。
    村志上介绍,春之祯曾在洛阳任职五品官员,留下刻有“洛阳正堂”四个字的匾。“1958年的时候,这块匾还在我家里放,那时候不管村里谁家办红白事儿,村民们都会把这块匾抬出来,走在队伍的前面,村里人都以此为傲。”春海营说,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块匾被毁了。
    据该村村志记载,春庄村曾有一位村民在黄埔军校就读,叫春盘鼎。而此人正是春海营的四叔。春海营说,他父亲当年和四叔一起在部队。“小时候我家有一本黄埔军校的同学通讯录,只是后来被毁了。四叔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带兵打仗,还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父亲和四叔后来都去了台湾。父亲走时我才七八岁。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和四叔都回来过。”春海营说。
    一口古井养育一方人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井是生命的源泉,一口井,意味着一份深深的故土情怀。在春庄村的北头,至今还保留着一口古井。古井直径1米多,青灰色的砖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券成椭圆形的井台,除部分砖块有挤压断裂现象外,整体保存完好。一方井滋养一方人,这口井,见证了村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这口井2003年时整修过一次,现在用铁栅栏把井围了起来。每到雨季的时候,古井里就储满了水。村里人以前都喝这口井里的水。”春庄村的村主任春得松说。
    “据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说法,这口井是当年迁居到这里的春氏第一代先祖挖的,据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过去,古井旁边是个湖,湖中有亭子,湖边还有花园。因为古井临官道,所以这里过去很热闹,村民搭建了棚子,给过往的人提供茶水和食品,以及休憩的地方。” 春海营说。
    从春海营的话语里,记者仿佛看到很多年前,古井旁的人们,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他们摇着轱辘,老井“吱呀”的吟唱声古韵悠长。
村庄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春庄村呈现出安居乐业、蒸蒸日上的和谐景象。村里硬化了道路,建造了文化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有效地改善了村庄环境。
   “为确保村庄整洁干净,村里建了垃圾收集站,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每天清理垃圾。我们还组建了村容村貌监督队和专职管理人员,对村里的绿化树进行养护,营造优美、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这两年变化特别大,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很舒服。”村里一位老人笑着说。
    “村里的历史故事,我也是听老一辈的人流传下来的。我们村是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子,希望这些故事能在后辈中流传下去。”春海营老人说。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