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内饮食探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13 10:34:4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非正式饮食吃起来简单,做起来也简单,大多数时候不是御厨做的,而是某个嫔妃让自己的厨子加工的。皇帝的厨子叫御厨,嫔妃的厨子叫“内厨”,内厨做饭没有御厨正式,没有御厨严格,没有两百多人一起上阵那样壮观,但是往往别具一格,可以让吃腻了御厨伙食的皇帝换换口味。
宋朝皇帝上午八九点钟和下午五六点钟那两顿正餐就很严肃了,吃一顿饭,好几拨人服务。首先需要御厨里的“膳工”给他烹调出各色佳肴,然后又需要“膳徒”给他端到跟前。端到跟前还不能算完,还得有人擦桌子、铺桌布、叠餐巾、布菜、倒酒,甚至在皇帝吃每道菜之前还得替他尝一口,以免有人下毒。后面这些活儿跟御厨已经没有关系了,全靠宫女来完成。
负责替宋朝皇帝尝菜的宫女有几十个,轮流值班,统称“尚食”;负责布菜倒酒打扫卫生的宫女也有几十个,也是轮流值班,统称“司膳”。曾经有不懂厨行的史学家断言司膳就是给皇帝做饭的厨师,错,司膳充其量只是些服务员罢了。
在这些大宋宫廷服务员当中,有一位堪称功德无量,我们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她侍候过哪一个皇帝,只知道她在侍候皇帝吃正餐的时候,偷偷抄下了一份布菜清单。后来这份清单被命名为《玉食批》,从宋朝一直流传到今天,是咱们现代人观摩宋朝御膳的窗口。
根据那位司膳女士的记录,皇帝一顿正餐总共喝了十五杯酒。宋朝的酒水,度数很低,十五杯不算海量,可您知道皇帝总共叫了多少菜吗?三十道菜!
我的神,一下子叫三十道菜,该多大的餐桌才能摆得下?哦不,并不是呼啦一下全端上来,而是每喝一杯酒就上两道菜,每上一次新菜就把前两道菜撤下去。《玉食批》上写得清楚:
喝第一杯时,上“花炊鹌子”和“荔枝白腰子”。
喝第二杯时,换“奶房签”和“三脆羹”。
喝第三杯时,换“羊舌签”和“肚签”。
喝第四杯时,换“肫掌签”和“鹌子羹”。
……
喝到第十五杯,也就是最后一杯的时候,上“蛤蜊生”和“血粉羹”。
隔着千年历史迷雾往回看,这些宋朝菜名儿真是稀奇古怪,我花了五年查了无数文献,才慢慢弄清楚它们都是些什么东西,不过现在不忙着说,将来再一个一个详细介绍。现在我想说的是宋朝皇帝喝酒很有特色,不像吃中餐,倒像吃西餐,而且特像吃法式西餐。
众所周知,法式西餐每桌都有服务员和服务助手提供服务,宋朝皇帝喝酒则有尚食和司膳提供服务;法式西餐每上一道菜都得撤掉前面的菜,宋朝皇帝喝酒则是每上两道菜就撤掉前面的菜;法式西餐最讲究菜品和酒品相搭配,宋朝皇帝喝一杯换俩菜,酒品和菜品一样很搭配。让您自己说说,这宋朝皇帝吃饭像不像吃西餐?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