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御厨房
话说丐帮帮主洪七公中了暗算,功力尽失,生命垂危,他对两个徒弟说:“我只剩下一个心愿,趁着老叫花还有一口气,你们去给我办了吧。”女徒弟黄蓉含泪道:“师父请说。”洪七公道:“我想吃一碗大内御厨做的鸳鸯五珍脍。”老顽童在旁边说:“我倒有个主意,咱们去把皇帝老儿的厨子揪出来,要他好好做就是。”洪七公却连连摇头,他说要想吃到正宗的鸳鸯五珍脍,最好还是溜到皇宫里去吃。
鸳鸯五珍脍究竟是什么样的美味佳肴,会惹得洪七公如此惦念呢?这个咱们将来再说,今天咱们先说说大内御厨。
“大内”自然是皇宫,“御厨”自然是皇宫里的厨房。宋朝皇宫里有很多厨房,到底哪个才是御厨?很简单,看招牌就行了。如果门口匾额上写着“堂厨”,那是给王公大臣做饭的厨房。如果写着“翰林司”,那是给翰林学士做饭的厨房。只有匾额上明明白白写着“御厨”两个字,那才是给皇帝做饭的地方。
没错,宋朝的御厨招牌就这么简单,上面不写“御膳房”,也不写“御厨房”,就只写“御厨”这俩字儿。
单看外观,御厨绝对不是皇宫里最大的厨房,但它一定是工作人员最多的厨房,因为光厨师就有两百个,此外还有三十个择菜、配菜、挑水和打扫卫生的杂役,三十个往皇帝餐桌上端茶送饭的服务员以及四个专门给皇帝搭配食谱的营养师,加起来总共是二百六十四位。这两百多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侍候好皇帝的饮食,连皇后都没有资格让他们侍候,除非奉有特旨。
那么皇后的饭菜由谁来做呢?跟宫里其他嫔妃一样,得自己安排。当然,我说后宫嫔妃自己安排饮食,不是指她们亲自掂勺(山东吕剧《下陈州》:“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那是戏曲,不是历史),而是说她们会安排手艺出众的太监和宫女来做,或者自己花钱从宫外雇厨子。后宫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里面包含着雇厨子的钱。
御厨不给后宫做饭,其实正是后宫的福气,因为御厨里的厨子喜欢看人下菜碟,给皇帝烧菜很精心,给别人烧菜就免不了要偷工减料了。宋朝皇帝大宴群臣,有时候会让御厨上阵,结果呢,不是择菜择不净,就是每份菜肴的分量太少,本来按照采购数量,与宴大臣吃几顿都吃不完,可是饭菜一上桌,几筷子就划拉完了,“或至终宴之时,尚有欲炙之色(《宋史》卷113)”。宴席结束了,肚子还是瘪的。
所以还是洪七公老爷子有经验,他一听老顽童周伯通要把皇帝老儿的厨子揪出来做鸳鸯五珍脍,就摇头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怕偷工减料呗。
宋朝皇帝怎么吃饭
说完了御厨,再说说宋朝皇帝怎么吃饭。
宋朝皇帝的饮食生活有一个最大特色,那就是每天只有两顿正餐。《宋会要辑稿·方域志》记载两宋帝王饮食习惯,一般都是上午八九点钟让御厨做一顿饭,下午五六点钟再让御厨做一顿饭。中午呢?中午没有。
中午没有,只是说中午没有正餐,不代表到了中午不吃饭。宋朝皇帝早上起来,照例要吃些点心;晚上就寝,照例要来点儿夜宵;中午办完工,照例也要吃一顿。问题是,早上的点心、晚上的夜宵、中午的午饭,这三顿饮食在宋朝宫廷里统统都不能叫做正餐,只能叫做“泛索”。泛索的意思就是皇帝随时随地都可以取用的饭菜,它们属于非正式饮食。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