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食俗:南方汤圆北方饺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3 17:51: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其实,过年吃汤圆是我国南方普遍的习俗,而北方过年普遍吃饺子。这应该是南方主产稻米北方主产小麦的原因。
北方过年吃饺子,是过年特别隆重的内容。主要是在大年三十夜。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比如说,肉加菜调馅,谐音“有财”;剁馅声要响且时间要长,美其名曰“长久有余财”;包饺子是把面皮对折后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把饺子捏成“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有的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而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财满屋,粮满仓;摆放饺子是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称之为“圈福”。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煮熟捞出后要先供诸神、列宗,然后伴着其他食品吃饺子。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他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
饺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们的交往尤其是历史上多次的移民潮,北方的饺子渐渐传到了南方。现在,交通的发达,网络电视的传播,北方的饺子习俗更为广大南方人民所了解。但是,尽管这样,南方过年时吃汤圆的习俗始终没有更改。
南方吃汤圆,始于宋代,各地习俗有所不同。四川的习俗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再就是正月十五要吃汤圆。当然,其他时间也可以吃,但这两个时间是过年的习俗,一定要吃。为了过年能吃上汤圆,各家各户很早就要做准备。先要泡酒米(糯米),泡过的酒米要在磨子上磨,然后将磨成粉状的酒米糊舀进布口袋里滴尽水分,再将滴过水分的酒米粉阴干,然后储存起来。做酒米粉子的同时要做汤圆馅儿。汤圆馅儿有咸的,就是肉馅儿,但主要是甜的。甜的馅儿有各种做法,芝麻、玫瑰、花生等等,依各家的喜好随意制作。当然也有优次之分,因此也就有了大家公认的美味汤圆馅儿,比如赖家和郭家的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因此就形成了赖汤圆、郭汤圆这样的知名品牌。做好了粉子和馅儿,吃的时候就在干粉子里加水揉和成酒米团。将酒米团掰成小块包上馅儿就成了汤圆。下锅煮熟,吃起来又软又糯,十分爽口。从以上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汤圆粉子和馅儿的制作是麻烦而又耗时的,尤其是将粉子阴干的过程,不能变味,也不能发霉,要好生伺候。有人性急,将之去晒,结果变得味酸色红,难以食用。尽管汤圆的粉子和馅儿的制作过程麻烦耗时,但这个过程正是人们企盼一年的过年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人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尤其是孩子们。孩子们在这种愉悦心情里长大后,不管到了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任何一个角落,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就要想起汤圆带来的愉快。于是,就要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往家赶。
现在,自然不用各家各户自己制作汤圆粉子和馅儿了,超市里有的是,各种品牌,随意选择,有粉子,也有馅儿,还有包好的汤圆,方便得很。但方便固然方便了,汤圆制作过程带来的对过年的愉悦和企盼就再也没有了。北方吃饺子有各种吉利的说法,南方吃汤圆又有什么说法呢?主要是从形状上取其团圆、圆满之意,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滚动的状态上取其做事顺利时间过得快之意。
当然北方也有汤圆,称之为“元宵”,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节令食品。制作上也特别,是将馅儿放在粉子里滚动让其粘上粉子而成。南方也有饺子,比如四川的钟水饺。可见北方和南方的饮食文化是互相交流互相包容的。但各守其宗,仍是主要的。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