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镇:东都明珠 人文荟萃(洛阳名镇系列 9)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17:07:4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在青龙观遗址内,有一块清嘉庆年间重修老君殿立的石碑,碑文显示:“象庄,洛东巨镇也,村南有观,观内旧有老君殿一座,不知创自何年。”
在象庄村南头路东,有一片“空地”被围墙圈起,这就是石象所在地。有村民说,这里以前是个水坑,石象就立在坑边,四脚和底座都陷进了泥水中,风吹雨淋,让人心疼不已。后来,为了有效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村里就出资改善了这里的环境,修建了围墙和顶棚,将石象“圈养”起来。
我们进院细看,一尊巨大的石象头朝东南,站立在一个长方形的深坑里,长3.4米、宽1.05米、高3.2米,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重30余吨。从远处看,石象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据专家考证,这尊石象应是东汉时期雕刻的,有190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国极为珍贵的石雕艺术瑰宝。
如此巨大的石象,在历代史料中却无记载。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有说很久以前,天气大旱,河谷断流,水塘干涸,唯有象庄关爷殿前仍有一塘碧水。一天深夜,从邙山上跑来一头大象,饥渴难耐。发现关爷殿前的水塘,大象伸出长鼻,一口气将一塘清水吸干。关爷一见大怒,提起青龙偃月刀,走出大殿,一刀砍下大象的鼻子,大象疼得嗷嗷叫,向东逃跑。关爷紧追不舍,又一刀砍掉大象的尾巴,刀劈在大象的后腿上,大象欲步不能,化为石象,永远站在池塘东边,至今身上还有关爷留下的“伤痕”。
这个故事有些血腥。还有一种说法,说石象原为象庄北部邙山上大汉冢的神道门象,人们在向邙山搬运大象的途中,石象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鹞店古寨与二仙庙
除象庄村之外,平乐镇还有后营村鹞店自然村的鹞店古寨较为知名。
鹞店,古称耀店。鹞店古寨位于邙山南麓,自然形成的楔形山脊突入洛阳盆地,东西两侧为深沟绝壁,山势犹如鹞子展翅,俯瞰洛阳。鹞店古寨建在楔形山脊之上,占地100余亩。
古寨内古木参天,四周筑有城垣,气势雄伟。古寨外的鹞店坂扼守洛阳通往黄河渡口的门户,是洛阳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东汉至隋唐近900年间,朝廷在鹞店古寨南门外辟有演武场,筑有烽火台等,皇帝经常在此阅兵劳军。
今鹞店古寨存有东门、二仙庙、关帝阁、望京门、南门等遗址。二仙为女神,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皇帝赐其号“真人”,宣和初年赐号“冲惠、冲淑二真人”。
二仙庙占地约500平方米,建于2米高的台地上,南北向,主要建筑规制基本完整,现存灰瓦顶大脊硬山式大殿一座,左侧有配殿,东西有广生殿、老君殿各二间。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记载,二仙庙建于六朝(南北朝时期),元代至元年间,蒙古军人马宝保与村民共同捐资在二仙庙前修建献台和戏楼各一座。明清时期,鹞店古寨建有驿站、驿铺,设有墩台,常年驻有营兵。民国初年,张钫捐资重修二仙庙。鹞店古寨南门楼原建有关帝阁,阁中置关圣帝君檀香木雕像。南门地势颇高,天气晴好时,站在南门楼上,可以望见洛阳城的一些高楼。
2007年11月,鹞店古寨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鹞店古寨的沧桑景象也吸引了影视剧拍摄团队,电影《八百罗汉》,电视剧《常香玉》《中岳狂飙》《大河奔流》《黄河东流去》等,均曾以鹞店古寨为外景拍摄。
近年来,鹞店古寨居民自觉对寨中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硬化了古寨中的道路,种植花卉树木近千株,重建了寨中的鉴池,寨中遗存的黄肠石和历代重修碑刻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1][2]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