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渣是碎粉条和粉芡掺搅在一起上笼蒸制的一种吃食儿。
其实皮渣就是焖子,只是两种不同的叫法而已,相较而言,焖子更雅点儿,所以菜谱上就都叫这个名字,就像人的学名,而皮渣就挺接地气,相当于小名了,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物儿还有个土得上不得台面的名字,叫作“闹嚓疙瘩”。
闹嚓疙瘩是我们这边乡下的叫法,提起这名字,可能要说到以前婚丧嫁娶的席面了,那时候闹嚓疙瘩是绝对的主角,煎炒烹炸各式做法,装盘盛碗占据了席面上的半壁江山,倒不是那时候的人多有素食观念,而是肉太贵,菜太少,一句话,穷呗,而闹嚓疙瘩,只需要种一季红薯就行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人,靠土地是天经地义,泥土地里结红薯,有了红薯就妥了,下粉条、做闹嚓疙瘩,娶媳妇吃喜面过年过节的席面便算有了主力军。
闹嚓疙瘩做起来不难,碎粉条水煮片刻,加进擀碎了的粉芡,趁着温热搦揉搅拌,最重要的是粉条和粉芡的比例,粉芡多了蒸出来硬,而且白生生的不透亮,炒出来也不好吃,皮胶一般嚼不动,粉芡少了倒是挺好看,但发糟不易成型,切时容易碎,若是比例得当,蒸出来切开时那切面疏落有致,雾凇一般漂亮。
搅拌好了的粉芡和粉条里要放盐、十三香、花椒面、红辣椒、小蒜苗调味调色,一切准备停当,便可上笼蒸制,旺火硬柴半个小时就可以揭锅了,热腾腾颤巍巍褐色透亮,闻着那叫一个香。
吃着更香呢,蒸好的闹嚓疙瘩筋道,切大块和了土豆萝卜小火慢炖;切薄片加了葱花辣椒大火煎炒;若是切成条加了醋、香油和蒜汁凉拌也是极好的,大人小孩都喜欢。
饶是再受人待见,后来却也还是少了,因为土地承包到户后村人们都很少种红薯了,红薯少了,粉条自然也少了,而闹嚓疙瘩更是少之又少,婚丧嫁娶的席面上再也难觅它褐色憨实的身影了。
过年时却还吃得到,妹妹婆婆的娘家是山里的,还保留着年节时做闹嚓疙瘩的习俗,每年的初二,妹妹随婆婆回娘家,返回时娘家人便会给他们装上一块闹嚓疙瘩当作回礼,于是初三日,这块珍贵的闹嚓疙瘩便辗转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放红辣椒青蒜苗白胖的蒜瓣大火急炒,满满的一大盘,是要放在桌子正中间的,它太受欢迎,可不能偏倚了谁,盘子再大,每一次也都盘光碟净,于是大家便会嚷嚷说没吃够,不尽兴,妹夫便会憨厚地承诺:“明年串亲戚多要点儿!”待到明年,果然多了许多,却依然吃个精光。
上月,侄儿娶媳妇,婚礼在极高档的酒店举行,不用说满桌的鸡鸭鱼肉,食客们却吃性不佳,没想到半中间时竟端上一盘和着五花肉片煎炒的闹嚓疙瘩,大家顾不得谦让,众筷齐出,瞬间盘子里就只剩下油汪汪的肉片了,便有人感慨道:“风水轮流转,没想到以前土么乎乎的闹嚓疙瘩,如今竟胜过了大鱼大肉呢!
人们一起点头,纷纷称是……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