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喝玩乐 > >造访河上街
造访河上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0 9:48: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前不久,趁着受邀参加漯河日报社承办“新媒体、新机遇、新挑战”高峰论坛的机会,我第一次造访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漯河河上街古镇。
河上街古镇坐落于漯河市泰山路南段西侧,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1000米,是一座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聚中原民俗文化,集旅游、聚会、商务、民俗、娱乐、时尚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性广场。沿街两侧,各式古典建筑青砖黛瓦、斗拱飞檐、高低错落。商铺门前,大红灯笼高挂、蓝色旗幡招展、身着古代服装的店员躬身相迎。青石铺就的路面及两旁的石栏上,镌刻着孝义忠勇等代表国学内容的文字和图案。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清清的河水和一座座小桥更是给小镇带来无限的灵气和生机。这一切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漯河的历史和文化、展示着漯河的厚重和魅力,张扬着漯河的个性和独特。
    陪同参观的漯河日报社同仁很是热情,我们一边聊、一边看。走过景区东北向的河上街青石牌坊大门,便在布衣巷口的一家小吃店门前驻足下来。着明清短装服饰的伙计看起来非常干练,招呼我们坐下后便开始介绍起他们的小吃来。伙计说得眉飞色舞,我们也听得饶有兴致。这条布衣巷有三十多家小吃店,每一家小吃都有不同的来历和各自的特色。看着这一家家次第排开的小吃店,一身身清一色明清服饰装束的店员,布衣巷霎时间把我带回了遥远的年代。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从明朝嘉靖年间在此开埠直到民国初年,漯河凭借着沙澧两条河流在此交汇带来的通航便利,成为中原一带的水运中心。那时的这里,舟楫穿梭通江达海、商贾云集街市繁华。“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正是当时漯河的写照。可以设想,那时的那些来往的商人和船工纤夫在寒冷的冬天,能在沿街的店铺里喝上一碗滚烫的豆腐脑羊肉汤、吃上一块冒烟的酥油饼驴肉火烧,是何等的惬意和满足。民国以后,虽然水运逐渐淡去了,但随着京汉铁路的筑成和漯河车站的设立,漯河的交通枢纽地位越来越强,并逐渐成为了一座城市。我的老家距漯河市区五十里地,儿时大人们常在夜晚指着东南方向一处明亮的地方说,那是河上街。今天在这里,铁路、高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开源集团等知名企业享誉中外,漯河已成为区域性的交通中心和内陆发达城市。
   “快、快,我们几个在亭上合个影留念。”在同行的几个山东同仁呼唤下,我们一起登上了受降亭。受降亭建在古镇的一处高台上,亭内石碑上的碑文,记载着当年接受日本战败受降的经过。1937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饱受日寇铁蹄蹂躏。作为抗日的主战场,英勇的漯河人民在此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共赴国难,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打击下,日本被迫战败投降。1945年9月20日,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了日军的投降,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递交投降书。为纪念这一让中国人民难忘的历史时刻,漯河人民自发捐建了受降亭,使漯河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手抚着斑痕累累的石碑,凝视着一行行记载当时受降经过的碑文,不禁心生无限感慨。是啊,抗日的硝烟虽然散去,但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允许少数别有用心之徒篡改。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增强人们对和平的坚守,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澄澈。这时,一群信鸽掠过广场,给闲适的古镇更增添了一份祥和。
   我刚刚缓步走下受降亭,蓦然发现不远处许多人簇拥着走进了一处建筑。惊讶之余,便朝那座建筑走去,原来这里是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再经打听,那群人是外地的某个乡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前来参观学习的。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是创设河上街古镇景区的漯河市干河陈村重点打造的一处景点。2014年11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干河陈村召开,包括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个村庄的800多名村官代表参加了论坛,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由此设立。纪念馆展示着历届全国村长论坛的有关图片、全国知名村发展情况介绍、部分著名村带头人的语录等。据纪念馆讲解员介绍,干河陈村走的是一条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尤其是近些年来,他们依靠紧临漯河市区的优势,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按照“退出一产、优化二产、大力发展三产”的思路,以股份制企业开源集团为投资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使得这里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开源新城,并成为河南省农村城市化的典范。2014年,村集体经济共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收益8000多万元,纳税47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村民们说,是党的领导和集体经济使他们走上了富裕发展之路。
走出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我在想,市场经济不一定是私有经济,集体经济完全可以走市场经济发展之路。漯河市的南街村、北徐村、龙堂村,这些全国知名村走的不都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吗?
   河上街,你是漯河千百年历史的缩影。干河陈村,你是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星。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有时间我还回来看你。
   作者系驻马店日报社副总编辑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许慎文化园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