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群英 >> 正文
刘震云我的根儿扎在中原
http://www.hnta.cn 2010-7-26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水平高的汉学家多的是

    德国汉学家顾彬曾说中国的现代文学都是垃圾,刘震云曾多次去欧洲进行文化交流,怎么看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位?

    刘震云说,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特点,顾彬是个喜欢用语言来显示自己的人,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有新闻点,对扩大他的知名度有好处。其实,对中国作家来说,他怎么说都无所谓,中国作家不是为顾彬创作的,一概肯定与一概否定都是不准确的。我不喜欢用语言来占便宜的人,比顾彬水平高的汉学家多的是。顾彬长年生活在德国,就像河南的胡辣汤好喝不好喝要让生活在河南的人来说,而不能听外边的很少喝胡辣汤的人怎么说。

    韩寒郭敬明写得不错

    谈到最近非常火爆的韩寒郭敬明等新锐作家,刘震云说,现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代有一代的特点。我们和前辈像“新闻联播”,普遍关心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现在年轻的一代像“非诚勿扰”等婚姻速配节目,更多地关心自我。韩寒的东西写得不错,近几年针砭时弊的杂文引起了关注,这是好事,现代社会需要鲁迅那样“手持匕首”的人。郭敬明有自己的特点,为人谦和而勤奋。


    希望《温故1942》早日投拍

    冯小刚若干年前就说要把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拍成电影,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刘震云说,8年前我和冯小刚就准备把它搬上银幕,为此还到河南、山西、陕西进行了采风。《温故1942》的故事很简单,1942年河南大饥荒,一个老地主带着家人向西逃荒,但还没到潼关,家人就都死了。老地主就往回走,就想死得离家近一点。路上他遇到一个5岁小女孩,趴在母亲尸体上哭。他告诉小女孩别哭了。小女孩说她哭的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活着的人她却不认识。老地主热泪盈眶:“孩子,你能叫我一声爷爷吗?”小女孩乖巧地叫了“爷爷”,他拉起她的手,两个人向远方走去,身后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盛开……”

    刘震云说,最近冯小刚导演重提拍摄《温故1942》,影片多次筹拍多次胎死腹中,不是导演、演员的问题,也不是资金的问题,可能是社会客观环境不允许。现在似乎快瓜熟蒂落了,我也希望能早日搬上大银幕。现在拍比8年前拍要好,我自己可以把内容整得更扎实,更感人也更温情,小刚经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的洗礼与8年前也不一样了,更成熟,可以拍成一部可以震撼人心的民族心灵史。

    《手机》拍了电影又拍了电视剧,而且非常火,《一句顶一万句》呢?

    刘震云说,电视剧《手机》比电影《手机》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非常切合实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的小说其实是最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因为故事性比较差。之所以被一些导演看中,可能是有比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地方,比如说对世界的看法、不同的人物形象等。

    《一句顶一万句》已有剧组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了,40多集,题目还没定,我准备让我的家乡延津及新乡、开封在里面扬扬名,体现一下绿叶对根的情意。作为一个作家,我的根儿是始终扎在中原大地上的。

作者:张体义 文 记者 王建立 图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