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原定的演讲题目是“从《一地鸡毛》、《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但7月24日做客中原人文讲坛的刘震云却用大量的时间讲述了他眼中的《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记者曾多次采访刘震云,发现讲座上的刘震云还是那个劲儿,说话慢悠悠的,但是耐人寻味。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幽默:当时听着没啥,过后仔细琢磨,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或哈哈大笑。讲座结束后,刘震云不顾疲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好书要有好解读
在讲座中,刘震云用了大量时间讲了他眼中的《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
刘震云认为,曹雪芹把一个不好好读书却喜欢吃女孩子脸上胭脂的“小流氓”当理想人物来歌唱,施耐庵把一些杀人犯当做正面人物来描写,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红楼梦》如果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们及后来毛泽东的推崇,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可见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解读者。
刘震云说,我40岁之前认为《西游记》写作水平低劣,不断在重复,唯一认可的是唐僧有坚定的信念,是个“好领导”。但是后来发现,重复也是一种力量,唐僧遇到的妖怪从何而来,山林中成长的是很少的,大部分是天上来的。看到这一点,我不敢联想历史,更不敢联想现实。
在批评声中成长
刘震云说,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厨子、剧团的敲梆子者或小学老师,这样就可以不离开故乡,可以生活在外祖母的身边,从没有想到成为一个作者。我长相一般,怕说不下媳妇,在舅舅的启发下,我懂得了想在故乡找到媳妇就必须离开家乡的辩证法,于是15岁离开家乡去当兵。有个战友读了很多书,会写诗,他说他要把这个世界搞懂,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了写作。我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从外祖母身上学到的。割麦子谁也没有她快,她的秘诀是,只要弯下腰就不再直起来,人家歇她不歇,所以就比别人快。这也是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
刘震云说,我的写作是在批评和非难声中成长起来的,写《一地鸡毛》时不少老前辈教导我说,小说要有故事、有情节,怎么能这样写?细节的批评和非议是永远要听的,《咬文嚼字》最近咬我了,说的有道理就要听。咬文嚼字使人进步,稀里糊涂使人落后。但在怎么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有自己的主见。经过这么多年的写作,我觉得自己从一个写作者变成了一个倾听者,倾听人物的对话,感受他们眼中的世界。
河南需要“刘本山”
刘震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文化的主体来自于中原文化,在世界上,老子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人,黑格尔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老子。中原文化的特点是大气,其本质是敦厚。中原人的最大特点是幽默,幽默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态度。
既然河南人有幽默的天赋,为什么东北小品风靡一时呢?
刘震云说,因为东北出了个赵本山,河南的演员没有达到赵本山的高度。有人说赵本山没文化,我不这样认为,赵的没文化体现在他没上过大学,但上过大学的不一定有文化。赵本山的小品人物关系清楚、语言幽默,这些作品作为作家可能三流都算不上,作为小品已经足够了。
希望河南能出个“刘本山”,加上刘震云,“二刘”联手,东北小品就没戏唱了。
- 中原杰出名人知多少 2010-7-13 9:11:25
- 常香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六周年纪念活动在郑州举行 2010-7-12 8:42:38
- 河南杞县籍战士李伟鑫在江西抗洪途中光荣牺牲 2010-7-6 9:09:38
- 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彭雪枫 2010-6-30 15:32:45
- 新郑巧织女 绣成《兰亭序》 2010-6-30 8:39:4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