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春:世间遗响朝阳沟
http://www.hnta.cn 2009-6-4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刘敏言(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杨兰春老师的《朝阳沟》是伟大的丰碑,他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先行者,实践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阳沟》是难以超越的、是永存的。新版《朝阳沟》即将赴国家大剧院演出,如果杨兰春老师能看到《朝阳沟》在中国最好的艺术殿堂演出,一定会非常欣慰。他是生活的歌者和强者,不管人生多么短暂,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非常宝贵的,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齐飞(著名剧作家):
《朝阳沟》对豫剧的现代戏来说,是一座丰碑。半个世纪,老少皆知。这是无法逾越的。他是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先锋和奠基人,他是河南戏剧界创作的一面旗帜。他的去世是剧坛的重大损失。他常常告诉我:“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这成了我的座右铭。
高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朝阳沟》中饰演拴保娘。接受采访时,高洁老师多次泣不成声):
上午我去家里祭奠了他。4日告别时他们不让我去,说我身体不好,我想争取去,最后一次跟他告别。从我个人的成长来说,老杨哥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从(省豫剧)三团的建设来说,老杨哥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堪称《朝阳沟》之父。艺术上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排练场上我们都很怕他,生活中他又是和蔼可亲的兄长,我们很少叫他的官衔,都是老杨哥老杨哥地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柳兰芳(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兰春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剧主演):
跟杨老师合作几十年了,杨兰春老师更像我们的老父亲。当年排练《小二黑结婚》时,我刚刚走出校门,只有十七八岁,演《刘胡兰》时也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生活经验,能够完成角色、成名、受到观众喜爱,90%来自杨老师的帮助。杨老师自己生活特别简朴,对同志却非常关心。当年排《刘胡兰》时,我嗓子上火了,他特意买来鸡蛋和白糖,说可以降火。我今年也75岁了,今天去看望他时,几个孩子都劝我明天(4日)不要去了,但我一定要送他最后一程。
朱超伦(著名作曲家、戏曲评论家):
豫剧现代戏从不被观众了解和认可,到最后被观众接受和喜爱,《朝阳沟》是功不可没的。杨老师为人耿直,对工作不徇私情,选演员完全从戏出发,对人亲和力很强,对艺术非常执著,毫无保留。
杨华瑞(《朝阳沟》中“银环娘”扮演者)在最初版本的《朝阳沟》中,今年70多岁的杨华瑞饰演银环娘,她的老伴、今年80多岁的王善朴在剧中饰演拴保。昨日,记者拨通杨华瑞老人的电话时,早已得知噩耗的她仍然悲痛不已:“他是‘《朝阳沟》之父’,现在他走了,我半天都没静下来,前前后后几十年,所有的事都在脑子里回想。我老伴听说消息,大哭了一场,他身体也不好,但是明天我们一定要去给老杨送行!”杨华瑞老人哽咽着说,她与杨老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纪念《朝阳沟》50岁生日时,当时看到大家到来,躺在病床上的杨老突然清醒起来,清楚地叫出每人的名字、饰演的角色,而且,好几天没有吃饭的老人竟然一口气吃下一碗面条。
“创作《朝阳沟》的时候,现代戏非常少,是他带我们走出来。没有他,(河南省豫剧)三团也走不到今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杨华瑞老人说,在台下,杨老和蔼可亲,与所有人都是朋友。而一走上排演场,他就变得六亲不认。“毛主席看我们演出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紧张,尤其是我,因为有个‘一蹦三尺高’的情节,平时老杨总会骂我跳得不高。结果那次,我跳得五
尺高都有,毛主席都特别记住了。过了三天,毛主席通过文化部领导给我提建议,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不用跳那么高。”
杨兰春老师的《朝阳沟》是伟大的丰碑,他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先行者,实践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阳沟》是难以超越的、是永存的。新版《朝阳沟》即将赴国家大剧院演出,如果杨兰春老师能看到《朝阳沟》在中国最好的艺术殿堂演出,一定会非常欣慰。他是生活的歌者和强者,不管人生多么短暂,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非常宝贵的,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齐飞(著名剧作家):
《朝阳沟》对豫剧的现代戏来说,是一座丰碑。半个世纪,老少皆知。这是无法逾越的。他是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先锋和奠基人,他是河南戏剧界创作的一面旗帜。他的去世是剧坛的重大损失。他常常告诉我:“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这成了我的座右铭。
高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朝阳沟》中饰演拴保娘。接受采访时,高洁老师多次泣不成声):
上午我去家里祭奠了他。4日告别时他们不让我去,说我身体不好,我想争取去,最后一次跟他告别。从我个人的成长来说,老杨哥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从(省豫剧)三团的建设来说,老杨哥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堪称《朝阳沟》之父。艺术上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排练场上我们都很怕他,生活中他又是和蔼可亲的兄长,我们很少叫他的官衔,都是老杨哥老杨哥地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柳兰芳(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兰春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剧主演):
跟杨老师合作几十年了,杨兰春老师更像我们的老父亲。当年排练《小二黑结婚》时,我刚刚走出校门,只有十七八岁,演《刘胡兰》时也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生活经验,能够完成角色、成名、受到观众喜爱,90%来自杨老师的帮助。杨老师自己生活特别简朴,对同志却非常关心。当年排《刘胡兰》时,我嗓子上火了,他特意买来鸡蛋和白糖,说可以降火。我今年也75岁了,今天去看望他时,几个孩子都劝我明天(4日)不要去了,但我一定要送他最后一程。
朱超伦(著名作曲家、戏曲评论家):
豫剧现代戏从不被观众了解和认可,到最后被观众接受和喜爱,《朝阳沟》是功不可没的。杨老师为人耿直,对工作不徇私情,选演员完全从戏出发,对人亲和力很强,对艺术非常执著,毫无保留。
杨华瑞(《朝阳沟》中“银环娘”扮演者)在最初版本的《朝阳沟》中,今年70多岁的杨华瑞饰演银环娘,她的老伴、今年80多岁的王善朴在剧中饰演拴保。昨日,记者拨通杨华瑞老人的电话时,早已得知噩耗的她仍然悲痛不已:“他是‘《朝阳沟》之父’,现在他走了,我半天都没静下来,前前后后几十年,所有的事都在脑子里回想。我老伴听说消息,大哭了一场,他身体也不好,但是明天我们一定要去给老杨送行!”杨华瑞老人哽咽着说,她与杨老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纪念《朝阳沟》50岁生日时,当时看到大家到来,躺在病床上的杨老突然清醒起来,清楚地叫出每人的名字、饰演的角色,而且,好几天没有吃饭的老人竟然一口气吃下一碗面条。
“创作《朝阳沟》的时候,现代戏非常少,是他带我们走出来。没有他,(河南省豫剧)三团也走不到今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杨华瑞老人说,在台下,杨老和蔼可亲,与所有人都是朋友。而一走上排演场,他就变得六亲不认。“毛主席看我们演出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紧张,尤其是我,因为有个‘一蹦三尺高’的情节,平时老杨总会骂我跳得不高。结果那次,我跳得五
尺高都有,毛主席都特别记住了。过了三天,毛主席通过文化部领导给我提建议,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不用跳那么高。”
作者:张体义 张红梅 吴战朝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元宰相吕蒙正 2009-6-2 13:23:50
- 高云峰:《大国医》女主角云鹤鸣的原型 2009-5-25 10:09:53
- “高阳酒徒”郦食其:指挥楚汉如旋蓬 2009-5-21 10:05:13
- 崔颢:李白佩服的开封诗人 2009-5-20 9:33:27
- 李公涛:当代文化愚公 2009-5-19 8:02:0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