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丕瑶次子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一生为官的马吉樟,和他的家族一起,历经洋务运动、太平天国、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亥革命、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样国际国内各种势力纷繁复杂、错综迷离的政治环境下,马吉樟却要风得风,要水得水,为各派所认同。这不能不归因于他的眼光、主张和气节。
马吉樟虽为清末进士,但他思想新,学问深,有自己的见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彻底停止了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与其妹马青霞联合河南籍显官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豫学堂”,马吉樟任学堂监督(校长)。豫学堂传播了许多新观念,培养了许多仁人志士。1906年马吉樟曾东渡日本,考察实务。而她的妹妹马青霞也正是和他一起的这次日本之行,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瑞,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回国任湖北按察使后,又选送40名湖北学子赴美留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吉樟虽被袁世凯从老家请回北京,任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秘书长,但他对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肆虐痛心疾首。早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愤言:“李鸿章甲午战争误国,马关条约卖国,此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倭寇欺我华夏,列强尽是帮凶。我泱泱大国,可悲可叹焉……”犀利眼光,爱国之情,声情毕现。
马吉樟的政治眼光和气节还体现在袁世凯称帝上。虽然袁世凯视其为亲信,但在袁世凯称帝后,马吉樟却当即辞官。
马吉樟“嗜古笃学,谨於为文”,学识渊博,工于书法,去职后寓居北京,精研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稿》遗世。国子监祭酒盛昱在评价马吉樟的篆书时说:“当代篆书,首推积生,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这也正是对马吉樟一生最为准确的概括和评价。
1931年,马吉樟病故,终年73岁。
- 马氏庄园人物图之“实业家”马吉森 2009-5-11 14:11:42
- 马氏庄园人物图之“百官楷模”马丕瑶 2009-5-6 13:42:05
- 著名小麦专家、省十大杰出青年马华平 2009-5-6 13:10:26
- 史上最能吃的宰相张齐贤 2009-5-4 13:19:31
- 李素云:我崇拜的人是居里夫人和林巧稚 2009-4-30 13:55:0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