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群英 >> 正文
马氏庄园人物图之“一生为官”的马吉樟
http://www.hnta.cn 2009-5-15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

    马氏庄园 一生为官 马吉樟 马丕瑶次子马丕瑶次子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一生为官的马吉樟,和他的家族一起,历经洋务运动、太平天国、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亥革命、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样国际国内各种势力纷繁复杂、错综迷离的政治环境下,马吉樟却要风得风,要水得水,为各派所认同。这不能不归因于他的眼光、主张和气节。

    马吉樟虽为清末进士,但他思想新,学问深,有自己的见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彻底停止了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与其妹马青霞联合河南籍显官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豫学堂”,马吉樟任学堂监督(校长)。豫学堂传播了许多新观念,培养了许多仁人志士。1906年马吉樟曾东渡日本,考察实务。而她的妹妹马青霞也正是和他一起的这次日本之行,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瑞,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回国任湖北按察使后,又选送40名湖北学子赴美留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马吉樟虽被袁世凯从老家请回北京,任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秘书长,但他对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肆虐痛心疾首。早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愤言:“李鸿章甲午战争误国,马关条约卖国,此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倭寇欺我华夏,列强尽是帮凶。我泱泱大国,可悲可叹焉……”犀利眼光,爱国之情,声情毕现。

    马吉樟的政治眼光和气节还体现在袁世凯称帝上。虽然袁世凯视其为亲信,但在袁世凯称帝后,马吉樟却当即辞官。

    马吉樟“嗜古笃学,谨於为文”,学识渊博,工于书法,去职后寓居北京,精研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稿》遗世。国子监祭酒盛昱在评价马吉樟的篆书时说:“当代篆书,首推积生,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这也正是对马吉樟一生最为准确的概括和评价。

    1931年,马吉樟病故,终年73岁。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