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世称“书圣”,而在我们河南,也诞生过一位被誉为“北方书圣”的大书法家,他就是郑道昭。
郑道昭(?~516)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字僖伯。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传为佳话。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
在北朝文学开始兴起之际,郑道昭是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诗长于写景,略具清拔之气,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跟其他北朝诗人模仿齐梁不同。
其书法成就也流传千古,其工书善正书,体势高逸,作大字尢佳。他留下的“云峰石刻”遗迹,被人称为北魏书法艺术三大宝库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发展过渡时期,郑道昭融百家之长于一体,刻意创新,笔力圆劲苍健,结构严谨,运笔娴熟自然,其代表作为郑文公碑。祝嘉先生把郑道昭与王羲之并列为“北方书圣”,刘海粟则赞其为“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