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见证,是民族的象征,国家的标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仅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一方面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城乡开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
如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如何在科学发展中保护好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遗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简单的古董,发展到文物、文化、现在又发展为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这一更加全面的概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从简单的、静态的、博物馆式的对文物本体的保存,发展到对文化遗产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重视和保护。对于文化遗产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文化遗产保护不是简单的守护,而是保护、抢救、传承、研究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保护是前提,抢救、传承、研究是手段,发展是根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物保护过程中的问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准则。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关系,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实现珍贵历史文物的长久保存、永续利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巩义市作为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要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变,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把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发展观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的和谐,结合我市实际,就是要抓好“三个结合”,即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文明的有机结合、抓好文化遗产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抓好文化遗产延续与城乡建设的有机结合,“三个结合”抓好了,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会取得新的、突破性的进展。
一、 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文明的有机结合
保护好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文明的程度也决定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保护网络,确保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保障。同时,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做好文化遗产发掘,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利用文化遗产日等重大纪念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浓厚舆论氛围,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 努力实现旅游突破 强化巩义发展支撑 2012-12-20 11:48:32
- 巩义:发扬诗圣精神 推动旅游发展 2012-12-20 11:43:55
- 郑州市管城区AAA级旅游景区又增一处 2011-12-19 10:27:45
- 郑州市管城区科学谋划都市休闲旅游发展 2011-12-11 10:23:28
- 嵩县采取得力措施优化旅游环境 2011-4-21 10:35:0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