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http://www.hnta.cn 2013/1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自从旅游热兴起以来,中国旅游业突飞猛进,立志向世界看齐,与世界接轨。然而,中外文化差异决定了中西方人旅游观念及旅游实践的差异。
有备而去胜“盲游”
在国内一些知名景点,总是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仔细游览。很多外国游客虽然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来之前已经从书上或网上了解了不少中国的历史文化只是,实属有备而来。
而在中国人比较多的航班上或是国外景点,很少能看见认真研读旅游指南的人。大多中国人在聊天儿、看报、看电影,甚至在打牌和睡觉。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旅游目的地知识,这样才不会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中国人出游习惯跟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往下一个景点;一天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一些外国游客虽然没来过中国几次,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比较了解。。
国内一些游客常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跑来跑去疲于奔命。
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进行深度游,这样的旅游才更有意义。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
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与此不同,很多外国人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一些外国游客到了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了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真正做到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风景,晚上看演出,也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方式。真正的境外旅游,只有注入了文化才会游出名堂,游出更深层次的感受。中国人的旅游习惯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土特产比“名牌”更值得回味
同样是旅游购物,外国游客会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能体现异国文化的东西。外国游客到中国都是买“有中国特色”的珍珠项链、中国画、苏绣、湘绣、唐卡、泥人张的泥塑等工艺品。甚至有人在中国买算盘和京胡,将算盘挂在客厅墙上,将京胡挂在钢琴旁边。这种“中西合璧”的效果非常抢眼。有人问起时,主人就会大秀一番中国之旅的见闻和中国“学问”。
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多喜欢为亲朋好友购物。其实,除了买名牌包、手表、化妆品和皮鞋外,很多当地的艺术品也非常值得收藏。而这些纪念品能将一国情调和感想留下来。
享受胜于拍照留念
在海滩上,外国游客慵懒地躺着,大口呼吸夹杂着咸味儿的海风,安静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不远的浅海区,中国游客正在游泳,或者摆着各种姿势与同伴互相拍照,将这份快乐用照片记录下来化为永恒。
游玩更要记录
据调查,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出国都是为了度蜜月。而如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带着出国旅游。法国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孤立探索外面的世界,漂洋过海去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人认为出游就是“玩”,是一次放松的经历,所以在参观时,对于导游讲解的历史文化知识一听而过,往往不会刻意去研究,遇到疑惑之处很少追问,离开之后也就忘记了。而外国人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导游讲解中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会记录下来并且认真研究。这是中外游客习惯的一大不同。
体验另一样人生
大多数中国人旅游会选择去景区,游览过后住进酒店。其实,现在国外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亲近自然和惊险刺激的体验式旅游:到草原驰骋,到野生动物园观看动物,在野生植物园内野炊、露营。
种种不同的旅游习惯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中国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进步需要汲取营养,发展需要交流。我们欣赏中外旅游之间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旅游生活才能展现出另一番美好。
有备而去胜“盲游”
在国内一些知名景点,总是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仔细游览。很多外国游客虽然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来之前已经从书上或网上了解了不少中国的历史文化只是,实属有备而来。
而在中国人比较多的航班上或是国外景点,很少能看见认真研读旅游指南的人。大多中国人在聊天儿、看报、看电影,甚至在打牌和睡觉。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旅游目的地知识,这样才不会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中国人出游习惯跟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往下一个景点;一天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一些外国游客虽然没来过中国几次,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比较了解。。
国内一些游客常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跑来跑去疲于奔命。
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进行深度游,这样的旅游才更有意义。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
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与此不同,很多外国人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一些外国游客到了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了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真正做到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风景,晚上看演出,也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方式。真正的境外旅游,只有注入了文化才会游出名堂,游出更深层次的感受。中国人的旅游习惯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土特产比“名牌”更值得回味
同样是旅游购物,外国游客会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能体现异国文化的东西。外国游客到中国都是买“有中国特色”的珍珠项链、中国画、苏绣、湘绣、唐卡、泥人张的泥塑等工艺品。甚至有人在中国买算盘和京胡,将算盘挂在客厅墙上,将京胡挂在钢琴旁边。这种“中西合璧”的效果非常抢眼。有人问起时,主人就会大秀一番中国之旅的见闻和中国“学问”。
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多喜欢为亲朋好友购物。其实,除了买名牌包、手表、化妆品和皮鞋外,很多当地的艺术品也非常值得收藏。而这些纪念品能将一国情调和感想留下来。
享受胜于拍照留念
在海滩上,外国游客慵懒地躺着,大口呼吸夹杂着咸味儿的海风,安静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不远的浅海区,中国游客正在游泳,或者摆着各种姿势与同伴互相拍照,将这份快乐用照片记录下来化为永恒。
游玩更要记录
据调查,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出国都是为了度蜜月。而如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带着出国旅游。法国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孤立探索外面的世界,漂洋过海去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人认为出游就是“玩”,是一次放松的经历,所以在参观时,对于导游讲解的历史文化知识一听而过,往往不会刻意去研究,遇到疑惑之处很少追问,离开之后也就忘记了。而外国人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导游讲解中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会记录下来并且认真研究。这是中外游客习惯的一大不同。
体验另一样人生
大多数中国人旅游会选择去景区,游览过后住进酒店。其实,现在国外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亲近自然和惊险刺激的体验式旅游:到草原驰骋,到野生动物园观看动物,在野生植物园内野炊、露营。
种种不同的旅游习惯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中国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进步需要汲取营养,发展需要交流。我们欣赏中外旅游之间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旅游生活才能展现出另一番美好。
作者:李正茂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许昌旅行社踩线鄢陵花溪温泉 2013/12/6 11:07:14
- 许昌市内旅行社力推海南、广西长寿养生游线路 2013/12/5 17:23:33
- 自由行产品被推崇,个性化和定制化旅游产品将成为热点 2013/12/3 15:07:05
- 喜迎店庆,康辉国旅送你实惠台湾游 2013/12/3 15:04:03
- 定制旅游不是奢华游而是实惠游 2013/12/3 15:01:4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