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全国规模最大的奇特民居景区——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
http://www.hnta.cn 2016/5/2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图为仪式现场。 (苏慧 摄)

    陕州地坑院历经深度挖掘、精心打造,终于华丽“跃”出地平线,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5月23日上午,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仪式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保存,三门峡市委书记赵海燕,市委副书记、市长安伟等出席开园仪式的领导、嘉宾和各地游客共同摇动手机,通过“智慧旅游”时代微信方式进园参观体验。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巡视员、书画摄影研究院副院长戚健庄,三门峡市领导杨骁、吕挺琳、高战荣、孙宗会、李庆红、张礼堂、高永瑞,市政府秘书长刘廷福,腾讯集团公司创新中心总裁、大豫网总裁杨永生,上海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继斌,陕西兴平市黄山宫(马嵬驿)民俗文化休闲观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啸峰,城乡规划专家、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樊尚新等出席仪式。

    当天,丰富的特色节目与民俗文化展示,穿插在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的各个角落。王保存等领导和嘉宾来到园内,置身游客之中,实地察看文化园的管理、运行情况。看到景区游客如织、活动丰富、秩序井然,王保存等交口称赞,肯定了文化园在传承保护利用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王保存表示,文化园高起点规划运作,多层面整合创新,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与亮点,发展潜力很大、前景看好。王保存来到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和陕州古街,察看了开发建设与商户经营状况。随着人流前行,王保存不时向经营商户了解特色小吃的品种、价格、特点等,他表示,丰富创新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对三门峡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有着重要作用。希望三门峡进一步构筑大旅游产业链,打造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产业升级版。

    赵海燕在参观时表示,省委要求三门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转型发展,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我们提出并全面实施“54321”转型发展战略,既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把陕州地坑院变成了可以游览、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旅游产品,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地坑院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让人们在游览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且通过打造这一新的旅游龙头景区,进一步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构建精品旅游线路,把四面八方的客人吸引到三门峡来,为中心城区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安伟在开园仪式上致辞时指出,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马嵬驿(陕州)百味巷、腾讯智慧乡村游创新旅游信息服务,三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必将打造新的龙头景区,形成我市旅游新的引爆点,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省际中心城市突破增添新的动力,助推三门峡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休闲文化城市和黄河金三角省际中心城市。希望合作各方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共同把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打造成全市旅游业的示范景区、精品景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陕州地坑院是中华文明的宝贵历史遗产,是中国民居的“活化石”,也是三门峡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是我市按照转型发展战略思路,精心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项目总体规划5平方公里,于2013年5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主要包括2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40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4900平方米的马嵬驿(陕州)百味巷、7000平方米的陕州古街百艺苑、1.1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地下窑洞宾馆及陕州区旅游环线等。项目定位“全国知名、河南一流、三门峡龙头”的目标,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与国内知名乡村旅游品牌陕西马嵬驿、腾讯公司和国际知名旅游管理企业深圳华侨城强强联合运作。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地坑院里泡温泉、寻根怀旧赏民俗、穿越时空逛古城、美丽乡村品小吃、生态休闲漫田园、直升机上览美景”六大亮点。

    最大——全国规模最大的奇特民居景区;最特——依托独特传统民居建设,国内最具特色的小吃街;最先——中国首个“互联网+”智慧乡村游景区,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展现着三门峡旅游业发展的新鲜活力。

作者:柴锦玉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