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跃”出地平线的风景
http://www.hnta.cn 2016/5/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5月23日上午,位于陕州区张汴塬上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景区游人如潮、锣鼓喧天,备受瞩目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马嵬驿(陕州)百味巷、腾讯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同时开园、开业、上线。
陕州地坑院群落现存1万余座,是中国民居的“活化石”。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是我市按照转型发展战略思路,精心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其建设历时4年,在传承和挖掘中展现古今相融的特色,聚焦众人关注的目光。其中,该景区与全国乡村游知名品牌马嵬驿强强联手,打造的(陕州)百味巷,还原千年古城风貌,绽放百味小吃魅力。与此同时,该景区还与互联网龙头腾讯公司合作,融“互联网+”于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将陕州地坑院置于广阔的国际视野之中,使全世界的目光投向美丽的陕州,为该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智慧旅游开启新的纪元。
当天,尽管细雨蒙蒙,却未能阻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热情。人们早早来到景区大门口,等待开园游览。在该景区西侧百味巷小吃街内,众商户热情地邀请客人品尝小吃,《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9家主流媒体记者提前进入景区采访。
游客:地坑院很有看头
“之前知道这里的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正在建设,今天到这里一看,感觉很震撼,地坑院太大气,太壮观了!”一大早从三门峡市区赶来参加开园仪式的卫先生激动地说,尽管自己是三门峡本地人,陕州区其他几个地方的地坑院也去过几次,但对地坑院的历史背景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到地坑院参观过后,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今后会带家人多来这里游玩”。
“好漂亮哦!”大四学生小员惊喜地说,她从小就在地坑院里长大,今天到这里一看,大吃一惊,真没想到地坑院会成为一个景区,这里不仅有玩的地方,而且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景点而自豪,以后会介绍更多同学、朋友来家乡旅游”。
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马先生说,以前只知道三门峡大坝非常有名气,今天来地坑院一看,真是大饱眼福。“这次我算是来对地方了,这里很有看点,吃住玩样样俱全,十分过瘾。”
奇特的地坑院、独具一格的民俗深深地吸引了游客,他们纷纷在景区各处留影,迫不及待地想把眼前的美景“带”走。
百味巷商户:来这里做生意很值
临近上午11时,记者顺着景区导游标志牌,来到位于景区西侧的百味巷小吃街。这里热闹非凡,烧烤、面食、糕点、小吃等应有尽有,每家店都是生意火爆。
一家烧烤店摊位前围满了客人,三四个烧烤师傅一直忙个不停。其中,一位师傅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他以前在陕西做生意,来三门峡之前还曾有顾虑,担心刚开业生意不好,“自小吃街试营业以来,每天的生意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我打算长期在这里做生意”。
“生意挺不错的,比以前在陕西马嵬驿做的小吃生意还要好,我也很喜欢三门峡这个地方。”一家经营羊肉风味小吃的孙老板对记者说,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地坑院文化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相信有这么好的民俗文化做后盾,我们的小吃生意会越来越好”。
“我做的是香辣条小吃,刚开始还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做的食品是否符合三门峡当地人的口味,可试营业以来,生意还真不错!”从陕西马嵬驿来百味巷做小吃生意的朱老板乐呵呵地说,他做香辣条小吃已经6年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感觉“在三门峡做生意很值“,以后还要介绍其他亲戚朋友来。
媒体:又一个旅游亮点“诞生”
“地坑院景观头一次见,太美了!”《光明日报》记者姜腾忍不住赞叹道。当天进入地坑院景区后,他一直不停地拍照,并把照片发送至微信朋友圈,收获好评一片。
《人民日报》记者王宇告诉记者,这几年,每逢黄河文化旅游节、冬季白天鹅观赏季,他都要来三门峡,每来一次,都能发现这里的新变化,此外,热情好客的三门峡人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陕州地坑院看到如此别致的民俗文化,真是流连忘返,这里一定会成为继陕西袁家村、马嵬驿之后,又一个乡村旅游的热点。”
“三门峡竟如此美丽,有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地坑院民俗文化,非常有看点,值得好好宣传!”中新社一位记者由衷地感叹道,今后,他不仅会更加关注三门峡的经济发展,还会把三门峡的优秀景点宣传出去,让更多游客来三门峡游玩。
……
住地坑窑院、沐浴温泉神水、吃民间小吃、看豫西民俗风情,我们有理由相信,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将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又一个知名景点。
陕州地坑院群落现存1万余座,是中国民居的“活化石”。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是我市按照转型发展战略思路,精心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其建设历时4年,在传承和挖掘中展现古今相融的特色,聚焦众人关注的目光。其中,该景区与全国乡村游知名品牌马嵬驿强强联手,打造的(陕州)百味巷,还原千年古城风貌,绽放百味小吃魅力。与此同时,该景区还与互联网龙头腾讯公司合作,融“互联网+”于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将陕州地坑院置于广阔的国际视野之中,使全世界的目光投向美丽的陕州,为该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智慧旅游开启新的纪元。
当天,尽管细雨蒙蒙,却未能阻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热情。人们早早来到景区大门口,等待开园游览。在该景区西侧百味巷小吃街内,众商户热情地邀请客人品尝小吃,《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9家主流媒体记者提前进入景区采访。
游客:地坑院很有看头
“之前知道这里的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正在建设,今天到这里一看,感觉很震撼,地坑院太大气,太壮观了!”一大早从三门峡市区赶来参加开园仪式的卫先生激动地说,尽管自己是三门峡本地人,陕州区其他几个地方的地坑院也去过几次,但对地坑院的历史背景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到地坑院参观过后,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今后会带家人多来这里游玩”。
“好漂亮哦!”大四学生小员惊喜地说,她从小就在地坑院里长大,今天到这里一看,大吃一惊,真没想到地坑院会成为一个景区,这里不仅有玩的地方,而且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景点而自豪,以后会介绍更多同学、朋友来家乡旅游”。
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马先生说,以前只知道三门峡大坝非常有名气,今天来地坑院一看,真是大饱眼福。“这次我算是来对地方了,这里很有看点,吃住玩样样俱全,十分过瘾。”
奇特的地坑院、独具一格的民俗深深地吸引了游客,他们纷纷在景区各处留影,迫不及待地想把眼前的美景“带”走。
百味巷商户:来这里做生意很值
临近上午11时,记者顺着景区导游标志牌,来到位于景区西侧的百味巷小吃街。这里热闹非凡,烧烤、面食、糕点、小吃等应有尽有,每家店都是生意火爆。
一家烧烤店摊位前围满了客人,三四个烧烤师傅一直忙个不停。其中,一位师傅一边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他以前在陕西做生意,来三门峡之前还曾有顾虑,担心刚开业生意不好,“自小吃街试营业以来,每天的生意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我打算长期在这里做生意”。
“生意挺不错的,比以前在陕西马嵬驿做的小吃生意还要好,我也很喜欢三门峡这个地方。”一家经营羊肉风味小吃的孙老板对记者说,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地坑院文化是其他地方没有的,“相信有这么好的民俗文化做后盾,我们的小吃生意会越来越好”。
“我做的是香辣条小吃,刚开始还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做的食品是否符合三门峡当地人的口味,可试营业以来,生意还真不错!”从陕西马嵬驿来百味巷做小吃生意的朱老板乐呵呵地说,他做香辣条小吃已经6年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感觉“在三门峡做生意很值“,以后还要介绍其他亲戚朋友来。
媒体:又一个旅游亮点“诞生”
“地坑院景观头一次见,太美了!”《光明日报》记者姜腾忍不住赞叹道。当天进入地坑院景区后,他一直不停地拍照,并把照片发送至微信朋友圈,收获好评一片。
《人民日报》记者王宇告诉记者,这几年,每逢黄河文化旅游节、冬季白天鹅观赏季,他都要来三门峡,每来一次,都能发现这里的新变化,此外,热情好客的三门峡人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陕州地坑院看到如此别致的民俗文化,真是流连忘返,这里一定会成为继陕西袁家村、马嵬驿之后,又一个乡村旅游的热点。”
“三门峡竟如此美丽,有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地坑院民俗文化,非常有看点,值得好好宣传!”中新社一位记者由衷地感叹道,今后,他不仅会更加关注三门峡的经济发展,还会把三门峡的优秀景点宣传出去,让更多游客来三门峡游玩。
……
住地坑窑院、沐浴温泉神水、吃民间小吃、看豫西民俗风情,我们有理由相信,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将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又一个知名景点。
作者:徐洪波 张朝峰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天鹅湖湿地公园治理非法小广告活动效果显著 2016/5/23 8:49:11
- 天鹅湖湿地公园积极备战“一节一会” 2016/5/23 8:48:34
- 陕州公园整装一新迎宾朋 2016/5/20 11:00:02
- 郑州旅游市长论坛期间三门峡景区门票全场五折优惠 2016/5/19 17:29:16
- 陕州地坑院:开园文化活动令人期待 2016/5/19 17:27:59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