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聚居地。巍巍黛眉山下,滔滔黄河岸边,有这么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子,它也是洛阳“北极村”——王家沟。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王家沟村的景色自然美不胜收。走进王家沟村,就像走进一幅画卷,洛阳最北村民的生活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这个距离新安县城70公里的村庄。走进村里,红的石榴、黄的柿子、青的葡萄……飘香的瓜果挂满枝头,王家沟秋意正浓。王家沟村监委会主任周峰云两鬓已经泛白,早年他曾在村中小学任教十余年,教出的学生中不乏考上博士、博士后者,如今他已走下讲台。作为村里早期的文化人,周峰云说起王家沟村,如数家珍。
谈起王家沟村的村名,周峰云说,王家沟由东南向西北分布着3个自然村,这3个村其实各有来历。七家村坐落在黛眉山下,解放前夕,因为全村只有七户人家,分住在八个疙瘩岭,所以叫“七家八疙瘩”;王家沟村位于3个自然村的中间,其村中王姓是祖居户,其余大多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至今还有民谣传唱:“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鸹窝”;还有一个村子过去位于黄河岸边,早年间因黄河泛滥,在山沟间峪起一片平地,故称为峪家沟村。如今这个村子因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而整体搬迁至孟州市,只剩下了山坡上六七孔无人居住的窑洞。
沿着村中小路行走,废弃的磨盘、牛槽和长满荒草的老宅子随处可见。周峰云说,前些年外出打工的人多,村里常住人口只有43户,而现在村里通了公路,县里又开发了黛眉山景区,村里日常生活的人已有百十户,其中40多名村民为景区员工。作为距离县城最远的村,如今村里修建了长3公里、宽近3米的“组组通”道路,与省道246线相连,“到镇里办事,天不亮出门天黑前还赶不回来”已经成了历史。
古树古宅 神庙传说
坐在废弃的窑洞前,村委会主任卫红朝讲起了王家沟的发展。他说,王家沟村也是一处待开发的景区,目前已经向国家申报传统古村落,明年会有专家来村里实地考察复审,一旦通过,王家沟的旅游发展指日可待。原来,王家沟村不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更有古树、古石以及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在村南,有一座清朝时的建筑,该建筑主人梁登宵为清朝时贡生,为当时渑池县以北唯一的贡生。堂屋建筑上的“五脊六兽”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在村西北处,一株古皂角树静静地立着。这棵树直径3米,树高15米,树冠高达30米,村里人说,每到开花时节,满树黄花,整个村子都能闻到花香。
村子南边的两方奇石更是令人惊叹。一方略大,有棱有角,状如猛虎卧坡,人称神石;一方略小,状如狮子,虎视眈眈,昼夜不停地盯着大石,犹如守护神。据说,在七家沟的南边山坡上有个山神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原本山神庙建在山脚下,而奇怪的是,庙建好后,隔河的山西省垣曲县窑头乡芮村的姑娘就留不住了,一到婚嫁年龄,姑娘们都嫁到外地去了,村里的后生直为婚姻犯愁。后来风水先生说,这个庙误伤了隔村的风水。于是芮村就和七家村商量迁庙,七家村有个大力士被派去搬神像。当他背着神像走到半山坡时,原本只打算歇一下,可是歇过之后神像再也挪不动了。于是人们就把神像安放在半山坡,在此建了一个新庙。从此,两边村里都安稳无事。
站在黛眉山脚下俯看王家沟,五道小山岭绵延到黄河岸边,村民们说这叫“五龙戏珠”,王家沟村就是这颗“珍珠”。听说我们是来寻找洛阳最北点的,村里略有些年纪的老人们并不惊讶,原来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有相关部门来这里立了界碑。在上届村委会主任芦小朝的带领下,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我们找到了这块1998年立的界碑。近30公分高的界碑上,一面写着“洛阳”,另一面写着“三门峡”,碑底落款“国务院”。芦小朝很是自豪地说:“村里知道这块碑的人不多,我也是靠着界碑对面的树才能找到。”这块立在村子西边的界碑,与“洛阳最北点”界碑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二者算是“隔岭而立”。
站在岭上,能清晰地看到黄河下降的水位线。芦小朝说,现在正是小浪底的调沙季,水面下降了几十米,河滩上现在看上去青青郁郁的一片就是以前的峪家沟所在地。“河床每年都在上升,再过几年怕是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峪家沟这个名字恐怕也要消失了。”芦小朝不无伤感地说。
虽然黄河峪起的平地已不再合适居住,但退水后的河岸成为村民们的绝佳牧场。芦小朝家的十多头牛每到调水调沙季就成了“野牛”,早上它们到河滩上吃草,中午到村里饮水,下午再回到河岸边卧在树荫中乘凉,晚上自己回圈。蓝天白云,远山近水,牛羊安静地吃草,一幅河滩放牧图跃然眼前。
古村生活 生机勃勃
亲山近水的王家沟村有着幽静的氛围,清新的空气,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这里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卫朝红介绍,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13位,今年90高龄的单宋氏老人仍能穿针引线。今年82岁的赵怀庆老人与老伴在王家沟生活了一辈子。赵怀庆身子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老伴儿还时常做些针线活儿。老人居住的宅院是北方四合院结构,坐北朝南的上屋、相向而建的下屋和坐东朝西的厦屋,厦屋房檐下露出一排一尺多长的小木棍,赵怀庆老人说,再过一个多月,这上面将会挂上成串的柿饼。垒得高高的小菜园里,青辣椒、西红柿挂满了枝头,生活看上去简单又充实。
赵怀庆老人院子里的聊天声,吸引了他的堂弟赵怀信前来串门。赵怀信老人也已经80多了,他更加健谈。谈起王家沟独特的地理位置,他激动地给我们讲起当年陈谢兵团抢滩黄河的激烈战斗场面,如今村里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已然不多,他作为历史见证人,神色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牛心柿饼、山野菜、天然蜂蜜、小杂粮被村民搬到黛眉山景区,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土特产。退役军人出身的党支部书记赵海伟放弃城里的生活,将精力全部用在村子发展上。目前,一个利用荒坡沟壑和滩涂湿地发展养殖业的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中。看到了希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到村子里,寂静的小山村燃起了生机和活力。
- 鸡冠洞景区全民旅游大抽奖活动火热进行 2015/8/27 9:28:51
- 龙门石窟景区东北服务区即将启用 2015/8/27 9:27:07
- 鸡冠洞景区:真诚服务 情系游客 2015/8/27 9:25:09
- 年底前,只需一部手机可游老君山景区 2015/8/20 8:54:11
- 洛阳召开智慧景区暨景区提升工作现场会 2015/8/20 8:48:0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