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智副省长在省人大民侨外旅游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hnta.cn 2012-6-1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
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省人大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和外事工作委员会旅游专题座谈会。一直以来,省人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全省旅游工作,特别是储亚平副主任对旅游工作更是充满热情,多次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旅游法制、旅游质量监督、旅游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人大召开这次会议,我个人有三点感受:一是人大工作方式在不断创新。人大专门就某一个方面召开座谈会,是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创新,能够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二是人大对旅游工作很重视。省人大的工作千头万绪,把旅游单独拿出来专题研究,可见重视程度之高。河南旅游业发展正当其时,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天时,我省旅游优势明显是地利,今天会议也体现了社会各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人和因素。三是这次座谈会专门研究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发展非常前沿的课题,推进转型升级意味着不再局限于门票经济,而是由观赏经济转型升级到体验型、互动型、复合型的旅游经济。加强这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有利于我省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围绕如何认识、把握和推动转型升级,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抓住思想认识这个先导,用全新的观念引领转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不去,观念不转变,旅游业转型升级就有可能推不动或者走弯路。究竟怎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感到要在树立三种观念上下功夫。一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运作。旅游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系统性非常强。因此,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指旅游景区景点的上档升级,还包括其他关联行业和要素产业的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能否转得快、转得好,关键看考虑得是不是全面、统筹得是不是到位。核心吸引物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对其他要素的提升不够重视,也难以保证转型的效果,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有很多景区资源独特、名气很大,但其综合效益并不高,原因就在于禀赋一流、交通二流、服务三流、环境不入流,最终导致游客留不下来、住不下去。云南的丽江很早就提出“二次创业”,通过全面转型、整体提升,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二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全新课题,必须用创新的观念来推进。国家旅游局首次正式提出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在2008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到现在仅有4年多时间。对我省来讲,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过去我们认为管用的经验和模式现在可能已经不合时宜了,过去我们认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线路可能已经落于人后了。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体系日趋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种新型旅游业态也开始大量涌现。这些新兴业态在原来的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转型升级和产业间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产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比如分时度假、换房旅游、旅游营地、旅游集散中心、购物旅游、旅游娱乐业、影视旅游业等等,由旅游要素衍生分化出的新业态,其吸引力更大、附加值更高。我们如何挖掘地方文化,围绕当地特色,探索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是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也是保持河南旅游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三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用持续的观念来驱动。旅游转型无止境,产业升级无边界。只要人民群众有旅游的需求,旅游转型升级都是一个永恒话题和长期任务。不能抓抓停停、时紧时松,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旅游系统的同志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篮图绘到底,切实防止另起炉灶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旅游业发展的连续性、持续性,以小转促大转,积小胜为大胜,持续、稳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省人大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和外事工作委员会旅游专题座谈会。一直以来,省人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全省旅游工作,特别是储亚平副主任对旅游工作更是充满热情,多次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旅游法制、旅游质量监督、旅游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人大召开这次会议,我个人有三点感受:一是人大工作方式在不断创新。人大专门就某一个方面召开座谈会,是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创新,能够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二是人大对旅游工作很重视。省人大的工作千头万绪,把旅游单独拿出来专题研究,可见重视程度之高。河南旅游业发展正当其时,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天时,我省旅游优势明显是地利,今天会议也体现了社会各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人和因素。三是这次座谈会专门研究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发展非常前沿的课题,推进转型升级意味着不再局限于门票经济,而是由观赏经济转型升级到体验型、互动型、复合型的旅游经济。加强这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有利于我省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下面,我围绕如何认识、把握和推动转型升级,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抓住思想认识这个先导,用全新的观念引领转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不去,观念不转变,旅游业转型升级就有可能推不动或者走弯路。究竟怎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感到要在树立三种观念上下功夫。一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运作。旅游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系统性非常强。因此,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指旅游景区景点的上档升级,还包括其他关联行业和要素产业的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能否转得快、转得好,关键看考虑得是不是全面、统筹得是不是到位。核心吸引物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对其他要素的提升不够重视,也难以保证转型的效果,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有很多景区资源独特、名气很大,但其综合效益并不高,原因就在于禀赋一流、交通二流、服务三流、环境不入流,最终导致游客留不下来、住不下去。云南的丽江很早就提出“二次创业”,通过全面转型、整体提升,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二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全新课题,必须用创新的观念来推进。国家旅游局首次正式提出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在2008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到现在仅有4年多时间。对我省来讲,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过去我们认为管用的经验和模式现在可能已经不合时宜了,过去我们认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线路可能已经落于人后了。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体系日趋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种新型旅游业态也开始大量涌现。这些新兴业态在原来的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经过转型升级和产业间不断发展、演变、融合、创新,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产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比如分时度假、换房旅游、旅游营地、旅游集散中心、购物旅游、旅游娱乐业、影视旅游业等等,由旅游要素衍生分化出的新业态,其吸引力更大、附加值更高。我们如何挖掘地方文化,围绕当地特色,探索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是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也是保持河南旅游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三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用持续的观念来驱动。旅游转型无止境,产业升级无边界。只要人民群众有旅游的需求,旅游转型升级都是一个永恒话题和长期任务。不能抓抓停停、时紧时松,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旅游系统的同志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篮图绘到底,切实防止另起炉灶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旅游业发展的连续性、持续性,以小转促大转,积小胜为大胜,持续、稳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省局办公室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寇武江局长在全省贯彻落实《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3-6-5 15:00:45
- 张广智省长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 2013-5-31 14:52:13
- 寇武江局长在2013河南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3-5-26 14:56:54
- 范修芳局长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2-1 16:19:10
- 张广智副省长在省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2013-1-30 16:16:3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