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镇:脚踩五尺道 一日三千年
http://www.hnta.cn 2009-12-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次
僰人的背影
站在五尺道旁,遥望关河对岸的石门绝壁,宛如一部无字天书。当地人说,每当山洪暴发的时候,溪水从绝壁上飞奔而下,形成季节性的大瀑布,吼声如雷,山鸣谷应,整个山谷到处飞着水雾,壮观得很。倘若对着它大声呼唤,它会声声响应。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壁立千仞的绝壁上,还掩藏着僰人悬棺这一千古谜团。
僰人的悬棺葬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然而,僰人为何要采取这样的丧葬方式,他们又是如何将棺材悬挂到绝壁上去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峭壁上那些残存的棺木,内心充满了敬畏,也不禁遥想起那个史称“僰人”的神秘民族。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生活在中国的西南,他们把自己的历史赋予高岩,却又突然消逝于历史的长河,只把这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引发无限的沉思与遐想……
近年来,僰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如今,游客来到僰人曾经生活过的豆沙镇,不仅可以着僰人服装,骑马重游五尺道,还能看到豆沙古镇独创的僰人舞。据介绍,僰人舞又称苗汉舞,综合了苗族的芦笙舞和汉族的连枪舞元素,分为集体舞和二人舞两种。集体舞参与性极强,多在广场表演,大家手牵手围一个圈,芦笙和连枪在圈内表演,随着芦笙的旋律和连枪的拍打节奏,众人一起舞蹈,既有僰人的古朴雄浑,又兼苗族舞蹈的优雅含蓄,不失为一项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
古色古香的小街
豆沙镇位于云南省盐津县西南部,距县城23公里。小小的古镇上,杂居着汉、回、苗、白四民族,总人口两万余人。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长840余米、宽约9米,宁静祥和,沧桑悠远。街两旁现存民居建筑123间,其中清代民居65间、民国民居16间。最早的房屋建于清康熙36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坐落在古驿道上的豆沙镇,自古商旅往来频繁,不同的风俗在这里保留,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传承。豆沙古镇汇聚了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的生活习俗,尤以受四川文化影响的豆沙老茶馆最具特色。古朴的茶馆里,高板凳、四方桌、青花茶碗、满屋飘香的茶叶,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的川北小镇。2006年,盐津县境内连续发生三次破坏性地震,豆沙镇不幸三次处于地震的震中,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重创。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当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民居原址整修或重建,还在古镇入口处新建起民族特色鲜明的牌坊,摆放了极具象征意义的马帮雕塑。一座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小镇初具规模。如今,漫步在豆沙古街上,恍惚中,竟有时光交错之感。
目前,豆沙镇上的旅游接待设施渐趋完善,大小客栈已有12家,各式餐馆、茶舍、酒吧、商铺林立,猪儿粑、桐子粑、花糕等极具滇东北特色的民间小吃令人垂涎。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逐日增多。据统计,豆沙古镇自去年9月以来,已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
千年等一回。废墟中涅槃重生的豆沙古镇终于等来了今天。
作者:胡洪江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周庄:真水无香 那一些思乡的愁 2009-12-14 11:14:43
- 阳朔往事:留在西街 谢谢你的爱 2009-12-14 11:14:43
- 乌里雅斯太:360度的风景 2009-12-10 13:49:19
- 九寨归来不看水 2009-12-10 13:47:20
- 鼓浪屿:生活的味道与大海一样 2009-12-3 9:43:1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