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游走神州 >> 正文
凤凰:边城如梦 细雨如诗
http://www.hnta.cn 2009-6-1 来源:21CN 点击:
  书房中摆放着从北京的旧居拉来的书桌,这是一张普通的老式木桌,中间镶嵌着暗白色的大理石桌面,正是在这张书桌上,走出了翠翠,走出了三三,走出了那些明眸皓齿的湘西妹子。在两边的厢房里,分别陈列着沈先生各个年代的不同文本和手稿,以及生平事迹与照片。在故居里,我买到一本盖有“参观沈从文旧居纪念”印章的《从文自传》,并在扉页上恭恭敬敬地记下了购书日期。

  离开沈先生的故居,顺着沱江边的一条小巷一路走下去,一直走到小巷尽头的听涛山,即是沈先生的墓地。这是屹立于半山之上的一块不规则巨石,朴素到了让人忽视的地步,石的背面是张充和所撰的挽联:“不折不让,亦从亦慈;星斗其文,赤字其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漂泊之后,沈先生终于重新回到了他朝思梦想的凤凰,并永远地长眠在这一片抚养了他的土地上,化作了故乡山水的一部分。

  夜色四合,当我无意间漫步到东门的水门口码头时,雨越发下得大起来,我索性伫立江边,凝望着暮色中的风雨桥和老城墙,长垣短堞,在疏疏朗朗的细雨中让人恍若隔世。长脚伶仃的土家吊脚楼一半着陆,一半着水,在沱江边已经所剩无几,大多已为钢筋水泥灌铸的新式“吊脚楼”所代替,而且再也看不到“白脸的汉子和窗户内的女人”了。

  一缕烟云如轻纱般在对岸的山间飘动,使小城显得妩媚而忧郁,沱江无语东流,仿佛带走了许多,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带走,所有历史的温情,历史的脚步,都被包容在故事的氛围之中,历史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定格,时间则浓缩成了一个浓重的阴影。在雨的意绪中,我度过了自己凤凰的第一天。

  在凤凰的那些日子,除了到乡下探幽,我每天都在古城的老街上毫无目的地到处转着,我每天都在为一些事物所触动,无论是仍然生活着的黄丝桥古城,还是缘山而居的三江苗寨,在这里,“一切总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凤凰,你是不能急于离去的,以一个旅游者的姿态来去匆匆,你将会一无所获。现代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例行公事,而这是不适于凤凰的,在凤凰你必须亲身融入到小城的故事中去,以一种全身放下的态度加入凤凰的生活。在凤凰,你也根本不需要任何导游,你只须在纵横交错的老街上漫无边际地走着,小城的故事就会逐渐地向你展开,已逝年华的流年碎影便会重新出现在你的面前。

  在凤凰,我似乎与生命直接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对生命多了一层更深的感悟,凤凰告诉我一个曾经有过的年代,一个曾经有过的生活,并为我提供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凤凰的生活能够让人感受到传统的绵延,感受到一种单纯,烂漫的原始文化魅力,它没有主流文化的琐碎与颓废,却也是一样的不合时宜,犹如晚霞一样绚烂多姿,也如晚霞一样即将消逝。

  离开凤凰的前一天,我又一次来到了北门码头,沱江边的风景依然如故,岸上多有洗衣的女人,“用‘芒槌’在使劲地捶着衣裳,大着嗓门说话”,身背竹篓的人们从跳桥上匆匆来去,几条小舢板在江面上悠闲地滑动。远处,是古老的城楼,长满青苔的城墙,还有荒废了的祠堂,败落了的深宅大院,再往远处看,雄伟的凤凰桥在暮色中依稀可见……

  在不经意中,我想起沈先生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美,总是难免让人伤心吧!”

作者:慧远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