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营销方略 >> 正文
三亚旅游需要消除“城堡现象”
http://www.hnta.cn 2012-2-6 9:22:16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自从取消了五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周的旅游功能就异军突起地凸显出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由以往的回家过年转变成了“春游”一族,而三亚则是他们的上上之选。

    地理气候的独特、冬季度假产品的短缺、国内假期的集中化、出境旅游在便捷程度上的不尽如人意,必然导致三亚在春节期间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严重供不应求,旅游价格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不少商家趁机宰客,游客体验严重恶化。这些年每到春节之后,社会舆论对于三亚的讨伐就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市长、书记公开道歉,几近成为常态。三亚这种状态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长此以往,三亚乃至海南的旅游市场必将被旅游软硬件服务更好的东南亚海岛所取代。

    对此,政府应大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旅游法治环境,同时加大执法的力度。其实,受市场经济的洗礼,供求关系导致的价格上涨,游客是可以接受的,消费不起可以不去。但商家必须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更不能强卖,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同时城市的公共服务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必须完善,而不能让旅游区和城市脱节。政府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媒体来教育民众、引导经营者。

    然而,对于三亚目前存在的问题,“受伤”的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有不少苦水。这种尴尬局面从何而来?根源在于,过快的失衡发展已经使三亚的度假区成为脱离周边环境的“城堡”。游客不可能一直呆在旅游区这种“城堡”里面,必然会跟城市的各个部分、各种功能发生联系。“城堡现象”使三亚本地居民被边缘化,又反过来影响了游客们的体验。

    以亚龙湾为例,这是通过数以百亿计的外部资本和管理技术堆积出的一个世界级度假区,但这个度假区与它的外部环境是割裂的,形似“城堡”。三亚当地居民被吸收进这座“城堡”的很少,从资方、高管到普通的服务员,大部分都是外省甚至外国的。

    当地缺少资金,就不得不大量借助外部投资进行发展,外部力量的进入不可避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本地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这种“城堡现象”使本地居民被边缘化,而因旅游激增的人流又干扰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抬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对他们而言,负面效益比较明显。出现宰客、黑车等现象,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人们无法从正常渠道分享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

    反过来,这个问题也会影响到旅游业。任何一个景点、一个度假村都无法抛开周边的环境,独善其身。无论“城堡”里面的设施和服务如何国际一流,游客们总还是要到“城堡”外面来的。“城堡”外的各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那他们对三亚整体的旅游体验就会变差,以后就不再来了。三亚打的是“度假牌”,而度假通常是重复性消费,没有回头客,就会事倍功半。

    三亚湾、大东海更是开发了大量的房地产,这些房子的买家是外地人,开发商也是外地人,很多人获利之后就离开三亚了,或者是买了房子等待获利。

    这种脱节无法通过发展自然解决,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借助外部力量时要考虑长远利益,不能是掠夺者的姿态,而要和当地协同发展。举个例子,三亚的离岛免税店很火爆,但一开始只有国旅集团的免税店,也就是说这个利益是归属于央企的。去年年底,成立了海南省免税品公司,很多人不解,我却特别支持,因为这打破了央企的垄断,既有利于通过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可将部分利益分给当地,实现利益均沾、利益平衡,很有必要。当地居民的获利,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城堡现象”,三亚旅游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国际旅游岛”也才可能不会停留在“海市蜃楼”的虚幻中。

作者:刘思敏 通讯员:
(责任编辑:魏荔莉 )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