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营销方略 >> 正文
旅游形象创造要打组合拳
http://www.hnta.cn 2010-7-20 9:05:12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这里用“创造”一词,是因为旅游形象广告语的创作很难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旅游形象往往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形象,无论营销旅游还是城市,鲜明、生动、上口、易记的形象广告是不可或缺的,但它需要创造,而不是哗众取宠。

    形象广告语的创作难就难在人们总是企图用一句听起来很“经典”的话,把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风土民俗或自然生态的特色表达殆尽。综观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旅游或城市形象广告,虽然大部分画面表现形式雷同,但也不乏精品。最精彩的莫如“好客山东”了。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并非山东人所独有。但过去人们创作形象广告,习惯于在物质形态上做文章,很少从精神层面入手,山东人独辟蹊径,遂成经典。

    “好客山东”给我们的启示是,河南旅游形象塑造必须打组合拳,既要有整体形象,还需要针对不同目标客源市场的特色形象作支撑。在旅游市场进入细分时代,一句话、一个形象难以包打天下。

    “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被选为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语,作为主创者,笔者认为它准确地概况了河南旅游的特性:文化旅游是河南旅游的主体。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杰出表现和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全世界越来越关注支撑中国崛起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在已经步入小康生活的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作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达数千年,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成为宝贵的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建立在具有垄断性资源基础上的河南文化旅游在中国独树一帜。而历史是人创造的。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太行、伏牛山岳壮丽,浩荡大河波澜壮阔,千里黄淮平原景色壮观,自古以来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壮美中原养育了一代代河南人,绵延不断地书写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因此,河南旅游是文化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体。“文化河南,壮美中原”对旅游市场具有普适性。

    但是,仅有普适性的整体形象是不够的。结合河南旅游面向不同市场的定位,需要有不同特色的形象广告语与之匹配。面向国际上希望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游客,我们可以用“游河南,知中国”。面向全世界的中国功夫爱好者,我们可以用“天下功夫出河南,少林太极美名传”。面向华人和华裔、华侨,我们可以用“记忆中原,老家河南”。面向有佛教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我们可以用“寻访释源禅宗,中原心灵之旅”。总之,在“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红旗下,我们还要打出一面面不同色彩的旗帜,形成一个主辅分明、相互转换、相互支撑的旅游形象体系。一套套组合拳打向不同的市场,才能发散出巨大的威力,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按照体系化的方向创造旅游形象广告语,可以避免以偏概全或简单雷同,为创作开辟宽广的思维空间。当然,炒作例外。
作者:郑泰森 通讯员: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