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营销方略 >> 正文
事件营销“引爆”旅游品牌价值
http://www.hnta.cn 2008-10-17 10:50:07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2008年“十一”黄金周,是我国假日制度改革之后的首个黄金周。国内许多景区各显神通,纷纷吹响大众度假娱乐的集结号。其间,重庆大足举办的“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就是本次黄金周借势造市的成功案例。龙水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成为西部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音乐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
    众多媒体记者在采访参加“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现场观众时,他们除了表达对音乐由衷热爱之外,大多认为举办音乐节有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和塑造文化品牌。而这一点,正是相关部门苦心所在:音乐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
    据本次音乐节总制作人陈一越介绍,龙水湖音乐节是迄今为止国内露天音乐节中产业链结合得最为完整的音乐节之一,因为它整合了音乐学术探讨、旅游、音乐现场体验、娱乐营销体验等多种手段和理念。每一个品牌的建立,单单依靠所谓的轰动效应远远不够,“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在这一点上,正如陈一越所说做到了“整合”,整合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浅层次的现场感知体验;同时它也做到了提升,提升音乐会模式的转型,提升休闲方式的改变,提升文化品牌塑造的创新。
    事件营销,助力黑马突围
    “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有了上佳的策划,精准的定位,要把一切付诸实践,需要营销手段和信息桥梁。事件营销是本次音乐节的成功之举,帮助黑马突围。
    所谓“事件营销”(eventmarketing),是指经营者在真实与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注意与兴趣,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
    陈一越表示,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核心主张是“专业音乐,品牌差异”。由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现音乐节扎堆现象:第三届雪山音乐节、北京迷笛音乐节、厦门沙滩音乐节、摩登时尚音乐节,焦点都直指游客。要在众“千里马”中脱颖而出,除了差异还是差异。于是以音乐的名义,以“好吃、好玩、好喝、好看”为号召,龙水湖景区超级大Party破茧而出。
    在宣传形式上,以整合营销传播(IMC)理念形成的立体传播网络中预置“地雷事件”引爆点,定期引爆“新闻发布会”(历年规模最大的、第一次政府主导、主流媒体主办的音乐节)、“音乐总监孔祥东、卢中强”、“中国当代音乐重庆高峰论坛实录”(近10年规格最高的,致力于解决当前和未来音乐问题)、“网络女主持人选拔”(网站点击率超过100万次)等话题点,引发全国新闻关注。最后在活动设置上主打深度体验牌。音乐节设计了音乐互动、DJ锐舞时段、街舞表演、露营体验、友谊足球、酒吧美食、动感CS、翠湖荡舟等很多能让游客深度体验的项目,在娱乐体验中无形提升龙水湖品牌内涵。
    “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是事件营销首次在西部地区旅游行业运用的案例,分段分点预置新闻引爆点,不断引发新闻焦点关注,以不到100万元的传播费用创造了数百万元传统广告的投放效果。“中国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证明:有创意的事件营销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知名度提升方面,回报率都超过其他广告形式。
    音乐节期间,过去默默无闻的龙水湖共接待6万多名游客,同比增长978%,仅音乐节直接收入就达1800万元;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大足旅游受到强烈冲击,今年6月旅游人数同比下降了67%,在音乐节拉动下,4万多名游客前往大足石刻景区参观,同比增长30%。
    此次事件营销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效果。其中,CCTV新闻联播、CCTV-4中国新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TVB-8、新华社、中新社均发了本届音乐节消息。新浪、搜狐、人民网、腾讯等均设置了专题页面或专题报道;中青报、新京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进行了多次大篇幅的报道;许多地方媒体均对此进行了转载和报道。Google搜索上符合“重庆,龙水湖,音乐节”的相关搜索36万多条,几乎每篇报道都提到“龙水湖畔国际露营音乐节”。
    就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龙水湖,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黑马就是这样练成的。
作者:郭 霖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