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营销方略 >> 正文
私家车“堵”财路 旅行社咋突围
http://www.hnta.cn 2008-10-7 8:52:03 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

黄金周期间,郑州火车站,广东来河南的旅游团感受到空前的人流 王春胜/摄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是国家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在这个黄金周里,河南旅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面对刚刚调整过的黄金周,游客如何调整出游计划才能玩得更好?旅行社如何转型才能吸引更多的自助游客?作为河南旅游产业,如何整合资源应对新“假日经济”的挑战?从今日起,河南商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反思“十一”黄金周。
    “十一”黄金周期间,以自驾游为代表的自助游成为市场主力。郑州市假日办的抽样调查显示,三个游客中只有一个选择跟旅行社组团旅游。这和十年前出游必找旅行社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因为交通条件改善、人们更加追求旅游的舒适性和个性化以外,对旅行社的不信任也是原因之一。面对快速“缩水”的蛋糕,河南旅行社该如何应对? 
    ■ 景区·数据
    黄金周大半游客“弃团”自助游

    10月2日,“十一”长假的第四天,洛阳白云山景区内,通往景点“玉皇顶”的主干道上停放着几十辆私家车,从车牌可以看出,除了省内的私家车外,还有一些游客来自北京、山西、湖北。“自己开车玩得尽兴”,来自北京的朱国峰告诉记者,从“十一”长假第一天,他便开着车和家人一起开始了自驾游,现在已经游了好几个景点了。
    在白云山,如同朱国峰一样属于自助游的并不在少数。白云山风景管理区市场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一”期间,来白云山旅游的以散客为主,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80%的游客属于自助游。
    白云山只是“十一”期间“自助游热”的一个缩影,郑州市假日办提供的数据表明,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和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居民出游更加注重个性化。据抽样调查,“十一”期间,游客自驾车比例占55%,自助游游客比例高达65%。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总体出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无论是通过旅行社旅游,还是自助游,人数都在增加,但从增长的幅度看,自助游的增长幅度比旅行社这块要快得多,这对旅行社的经营模式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郑州金辉旅行社总经理孙艳说。
    ■ 困境·解析
    1. 自助游便利自由,游客抛弃“报团”
    自助游为什么能够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
    河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张毅兵认为,过去大家依靠旅行社,是因为受很多出行条件的限制,比如说车票、住宿等资源有限,不通过旅行社很不方便。但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景区食宿等服务设施也更健全了,“个人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订票,景区酒店住宿也不那么紧张了,而且随着道路和交通工具的便捷,很多人当然会选择自助旅游。”张毅兵说。
    “自己玩比较自由。”郑州金辉旅行社总经理孙艳认为“报团”不自由也是大部分人选择自助游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旅行社超低报价暗藏“杀机”
    此外,旅行社产品老套、服务不佳,以及近年来越演越烈的强制购物,也是游客舍弃旅行社选择自助游的主要原因。
    “说是八达岭一日游,其实是半天游玩半天购物!”郑州市民胡先生在“十一”期间的旅游经历,就颇具代表性。“十一”期间,胡先生陪家人去北京,开始选择的是自助游。第三天去看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的时候,他们决定选择跟团,这样可以省心一些。上午看完长城后,赶到吃饭的地方时胡先生和一车游客都被强行赶下车,必须到一个叫“博览园”的商店选购玉器等纪念品。半个多小时候后才安排吃饭。下午看明皇宫的时候,导游约定只能看40分钟,否则就不等了。结果,有三个游客因为没有按时走出景点被甩在了后面。
    ■ 提醒
    消费者应调整好心态,不要图小便宜吃大亏 
    孙艳认为,现在旅行社存在的这种“负团费”的现象,游客的消费心态也有一定责任。“北京一日游”为例,游览长城、十三陵的明皇宫两个景点,这两个景点门票共要80元,来回大巴费用需要50元,一顿午餐20元,按照正常的报价,这个线路要160元旅行社才能保本,但有的旅行社却报出了50元的价格,可能吗?既想要得到优质的服务,又不想花钱,想象着就几个购物点,自己只要不购物就无所谓,但真的体验了以后,他们觉得现实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重和复杂得多,于是回来后很气愤,以至于投诉旅行社。同时,也让消费者对旅行社组团旅游失去信心。
    ■ 出路探索
    采取“比较营销”
    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然而,在自助游逐渐兴起的大形势下,旅行社如何才能摆脱“负团费”报价、通过让游客购物而赚钱的模式,重新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张毅兵说,河南的旅行社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这种快只是数量上增加快,而在服务质量上,实际有下降的趋势。“我觉得旅行社的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孙艳认为,目前旅行社这种低价竞争的现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但现在很多正规的旅行社都采用“比较营销”的方式,“同一个线路,我推出几种不同的价格,把各种情况提前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孙艳说:“个性化旅游更需要经济基础,旅行社要找准定位,围绕目标客户创新产品,想让所有人都跟团旅游是不现实的。”
    找准核心竞争手段
    摆脱恶性低价竞争的状况
   
“这个问题最核心的还是竞争的手段问题。”张毅兵说,现在旅行社都是常规的产品,唯一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如果想摆脱这一局面,就要摆脱以价格竞争的状况。
     张毅兵认为,现在的旅行社缺少一些“核心产品”,就是最能拿出手而且能够叫响自己品牌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也就是说,这项服务除了我之外,其他人根本无法做出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摆脱如今低价竞争的最好办法。”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广东有一家名为南湖国旅的旅行社,在省内游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报价合理但肯定不会低于成本,整个旅游过程不存在各种消费陷阱,该旅行社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去年一年仅仅省内旅游就发送了近50万人。“这充分说明,只要你的产品物有所值,游客还是愿意买账的。”
    “虽然自驾游很自由,但是也存在高成本、高风险等问题,只要价格合适,服务到位,其实我还是很愿意通过旅行社旅游的。”胡先生说,希望旅行社认真反思一下,想游客所想,多提供让大家喜欢的线路和服务。 

作者:徐振江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