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营销方略 >> 正文
地铁:魅力之窗营销舞台
http://www.hnta.cn 2008-9-10 11:26:11 来源: 点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交通压力剧增,而地铁以其快速、安全、便捷、经济等特点成为市民们出行的首选。从目前全国的地铁建设情况来看,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最多,天津、重庆、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苏州等城市陆续开工建设。
    其实,地铁不仅是本地市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对旅游者来说,它最能展现出城市的性格和魅力,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
    地铁变幻城市空间
    北京地铁10号线站内的设计令人赞叹,与5号线亮丽时尚的装修风格所不同的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10号线内部装修风格比较简洁,分别布置在10个车站中风格不同的艺术品,成为灰色背景中的亮点。
    参与了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出入口、站前广场等公共项目设计的建筑师刘弘表示,10号线在设计上运用了全透明玻璃的出入口、黑白灰主色调、强调纵向流动感的天花板,试图营造出“都市之窗”的效果。
    刘弘希望硕大无朋的城市能够以一个个地铁站为核心慢慢地缩小,她憧憬有一天可以“地铁站周边有停车场、100米内有公交系统,站前广场周边有很充分完备的商业。地铁站内也要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天气不好的时候,人们不用出地铁就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地铁引领城市时尚
    “白领”李小姐最喜欢北京的建国门地铁站。她说这里地铁通道、站内的广告都是最时尚的,通过这些广告,你很容易知道北京现在正在流行吃什么、看什么、玩什么。
    在早晚两个高峰时间,建国门地铁站上、下、转车的多是一些衣着光鲜入时的姑娘和气宇轩昂的男士,从这些在CBD(中央商务区)供职的年轻人身上就可以看出现在的流行趋势。
    北京的地铁沿线,遍布着像百盛、新世界、SOGO、嘉茂广场这样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带给市民和游客们最便捷时尚的购物体验。五彩斑斓的购物袋是地铁里常见的点缀,尤其是到了换季打折或年节时分,地铁就会成为摇曳生姿的时尚秀场。
    地铁让城市温暖
    每天在北京西直门地铁站都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因为2号线、13号线以及10号线都要在此换乘,西直门站成为北京地铁中最为忙碌的换乘站之一,又因为紧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北站,也被网友戏称为“最有漂泊感的地铁站”。
    嘈杂的西直门地铁站,是来北京探望女儿的邓先生最常去的地方。他说一般的景点去过一次两次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可是北京的地铁却很有意思,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能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他说他最喜欢坐13号线绕着北京城转上一圈,从地底跑到地上,又从地上钻到地底,一站一站,城市由拥挤变得空旷。
    邓先生希望以感受地铁变化的形式来体验女儿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节奏。而这种通过地铁来感受一座城市脉搏的人也并不在少数,之前张曼玉就公开在电视访谈节目上表示自己曾经体验过北京的地铁,她说:“我就是想感受北京人的生活,和人群融在一起,感觉挺好的。”
    地铁应成为城市新地标
    旅游专家王健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铁是旅游者认识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座城市的品格、特征甚至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只要到地铁体验一下就会有所了解。
    王健民表示,“地铁”定义的主项是行驶在地下的一种交通工具,但从现实来看,地铁定义的义项的发挥并无止境。比如日本大阪的地铁就完全可以说是地面社会的一个地下复制版。地铁口下去,可以有3层、4层,里面有美术馆、商店、咖啡馆、餐厅等等。
    多位旅游者对记者表示,地铁站环境及建筑风格的设计如果能够与城市的主题一致,地铁站台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尽量突出城市的形象,那么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邦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安江虹认为,随着地铁发展的成熟,以及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如果地铁较好地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的设计,就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新地标,甚至可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一位多年从事地铁广告的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地铁票价的下调以及辐射越来越广的地铁网络,使更多市民减少私家车出行而选择乘坐地铁,地铁对商务人群的覆盖会随之提升,随之拓展的是地铁广告的空间。
    众眼看广告
    在网络公司做市场销售的李小姐,每天在北京这座城市四处奔忙,地铁是她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时候身心俱疲时,地铁里的广告是她打发时间的最佳消遣。她告诉记者:“我看电视剧的时候最不喜欢插播广告,但是坐地铁时却很喜欢看广告。现在很多广告都设计得特别有意思,有一次等车无聊的时候看到一个网站的宣传广告,就像讲故事一样,上面用一些短句反映了有趣的社会现象。”
    任职于某知名化妆品品牌公司的于小姐因为职业的关系,会选择性地找化妆品的广告来看,虽然她认为有些化妆品的广告既没有品位又让人感到乏味,但是她也承认,转乘通道里的一些重复张贴的广告,虽然仅是连篇累牍,但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广告效果。
    对中央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小王来说,地铁车厢里一些主题公园的广告最吸引他的关注,而且还给他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他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前夕,北京欢乐谷在地铁整个车厢里都做了节日活动的推广,我就是看到这些广告后邀请中意的女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现在那位女生已经正式成为我的女友了。”
    在采访过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地铁里好利来老总罗红的摄影系列作品,尤其是在非洲拍摄的野生动物的大幅照片,大家普遍觉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是目前见到的北京地铁最好的公益广告。
    据介绍,根据宣传材料投放形式的不同,地铁广告可分为动态、静态和动静结合三种形式。静态主要是指地铁站台周围墙壁和车体上的广告宣传,动态的有车载电视,动静结合的则包括隧道墙体广告等。一位资深旅游专家表示,地铁这一宣传平台对于旅游目的地宣传非常重要,旅游企业应该积极挖掘、充分利用地铁带来的新机遇。
    以对人的关怀为目的
    2007年,河南焦作云台山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悬挂的以“和谐中国中原景色美如画”为主题的100幅精品图片收到不错的宣传效果。2008年,云台山开始扩大范围,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3号线站台再次悬挂出主题为“和谐中国透过镜头看河南”的云台山宣传灯箱。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宣传科副科长冯进松告诉记者,选择此项宣传举措的目的非常明确,北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国内外游客的集散中心,距云台山只有7个小时的车程,交通非常便利,是云台山重要的目标客源市场,而北京地铁的使用率很高,通达区域覆盖各个方位,北京地铁无疑是重要的广告宣传载体。
    从2005年开始,罗红的摄影作品就通过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推荐,以公益的形式在地铁展出。虽然是以公益的形式展出,但是很多人在记住摄影作品的同时也记住了罗红这个名字,以及好利来蛋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红表示,地铁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北京几十年的地铁历史还不够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化,但是地铁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也是这个城市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具有一定艺术与文化品位的方式,让市民或者游客在短暂的时间里为自然、为美所打动,能够在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透一透气,那就既能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又能体现这个城市、这种文化对人的关怀。罗红强调,不管是艺术还是商业,最终都应该以对人的关怀为目的。
    北京地铁通成广告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孙亮表示,选择地铁广告的除了一部分国内的旅行社、景点景区和各地旅游局,还有一些外国的旅游局和形象宣传机构,虽然这些广告目前只占地铁广告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公司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告还是持支持的态度,在费用上尽可能给予照顾和扶持。他认为,从地铁文化方面来考虑,和旅游企业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在展示各国各地风情的同时对地铁环境也是种美化,可以让乘客来一次“神游”。
    新舞台需要新思维
    一位从事地铁广告策划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地铁这个宣传平台能展示的东西很多,不仅仅是商业广告。他认为地铁广告的分布如果能以70%的公益性广告配上30%的商业广告是最佳的,不仅对社会有益,对企业也有益。因为乘客停留在真正的商业广告上的时间很短暂,配合一些文化、科普含量高的公益广告反倒更能增强乘客对商业广告的关注度。
    北京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祖尧认为,地铁就是一种户外广告,而且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消费人群也越来越多,旅游城市的形象推广完全可以选择地铁广告这种形式,另外以省或者市为单位打包推出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也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王衍用教授则表示,地铁发展至今,很多高端的商务人士为了节省时间也开始选择地铁这一便捷的交通工具,因此地铁广告的针对消费群也就越来越没有局限性。旅游企业这个时候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地铁广告这个新舞台,采取一些新的营销方式来抓住大家的眼球。
    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旅游城市或者景区景点的营销方式还是停留在以精美的风光图片来展示自己的硬件上,吸引力不是很大,下一步要做的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诸如服务品质、气候状态、大气负氧含量、空气质量等等这些“软件”推销出去。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