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西游漫行 >> 正文
朝鲜印象:最后的默片时代
http://www.hnta.cn 2009-5-15 来源:21CN 点击:

朝鲜印象 最后的默片时代

    颂歌,〈词海〉第1846页解:“从天而颂,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我想,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对颂歌大都不陌生。在七十年代的中国,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颂歌”,也叫“革命歌曲”。我记得有一首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就是好,就是好,……”现在想起来还是怪怪的,不知那时候为什么那么朗朗上口。也许是当物质文明跟不上时,精神上特别需要强化了的坚强吧。当然,像《东方红》这样的颂歌还是激励着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但今天,我们的国家已不在仅仅有颂歌。 

  来到朝鲜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去五一体育场看大型十万人表演的朝鲜史诗般的团体操:《阿里郎》。体育场上展现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和整齐的不断变换的队形。当体育场播放朝语解说员带有磁性的浑厚的声音歌颂着朝鲜的领袖,背景台上出现金日成的画像时,看到那么多朝鲜人激动的表情,与我们几天旅行中所见的沉默的在街道上匆匆行走的朝鲜人判若两人。我的感觉很复杂,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我们也被感染了,我同老公打赌这种场效应,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做得到。不断被强化的颂歌,每天,每天重复的结果:当领袖的画面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欢呼;流泪;激动不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我们不也是这么的激动着吗?!这种激动帮助人民克服着生活中的困难,“披荆斩棘”向前方。可唱歌可以减少胃里的空间吗? 

  在朝鲜我们遇到这样一件事,好友老j在来朝之前,他十四五岁的女儿给他准备了一大袋带给朝鲜小朋友的饼干一类的小食品,让他务必送到。可老j生性缅腆(当然了,给漂亮的“卖花姑娘”的鲜花他可没少送。),主要是朝鲜旅行社极力避免让我们与当地老百姓接触,直到快离开朝鲜时都没有送出去。

作者:英歌燕舞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