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解密档案:日本为何两度在郑设领事馆?
http://www.hnta.cn 2009-4-30 来源:大河网 点击:
    图谋领事馆成侵略“桥头堡”

  “铁的事实证明,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已经制定了侵吞中国的战略计划。他们盯住郑州不放,绝不仅仅是出于经济需要,他们也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情报机构,散布耳目,达到军事侵略的罪恶目的。”刘东亚说,他并不认为当时日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是光明正大的外交举动,“一定隐藏着险恶用心”。

  事实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郑州虽然商业活动频繁,但也只是县级建制,根本无法与北京、武汉等城市相比,日本方面为何如此“器重”郑州,反复选定在这里建领事馆呢?

  “郑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交通枢纽地位,当时的郑州又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商埠,商业基础好。”徐有礼认为,郑州为日本提供了可以让其进行商业活动的条件,而商业活动又正好为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作掩护。

  “当时,郑州是一个以棉花交易为主的贸易中心,而棉花对农业、军事的作用举足轻重,日本在郑州建领事馆的目的也就自然明了了。”他说,日本驻郑州领事馆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处理外交事务也不多,但从领事馆的种种活动看,郑州领事馆实际已成为日本向中国西北地区渗透的“桥头堡”。

  据了解,领事馆的性质是日本在郑州的外交机构,负责一般的外交宣传业务,另外,日本人在中国做了不法之事,中国方面将人捉拿之后,必须交给领事馆处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关一桩间谍案的秘闻。这一曾震动日本朝野的案件,与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关系密切。

  1936年1月,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改名为“郑县日领事馆”,隶属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领事为佐佐木高义,武官是增田繁雄。当年夏天,日本驻天津屯军派志贺秀二、田中教夫、山口忠勇三人到郑州,在大同路通商巷9号百花银楼后院,以“文化研究所”的名义设立特务机关,以豫陕甘三省为行动范围,收买汉奸,私设电台,搜集中方军事情报。不久,日本间谍活动被国民党郑州当局察觉。1937年1月2日,郑州当局在大同路通商巷9号查抄百余件重要秘密文件;5日,日本驻南京使馆代表抵郑;13日,此案全部证据均送往南京政府外交部,日本间谍随后被驱逐离郑。当年七八月间,日本驻郑州“文化研究所”和“郑县日领事馆”先后关闭,佐佐木高义和日方警察长平山勇被引渡回国,志贺秀二则畏罪切腹自杀。

  “这起间谍案涉及的情报都是通过领事馆传送出去的,而且领事馆注意到任何不利于该间谍机构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该机构让其作出应变。”徐有礼说,“领事馆其实是日本间谍活动的庇护所。” 

作者:孟冉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