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中和路的“贫苦身世”
http://www.hnta.cn 2009-7-20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郑州市二七区蜜蜂张街道办事处北边,鳞次栉比的居民住宅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叫西中和路,它南起中原东路立交桥,北至北闸口,全长900多米,宽7~9米。据这里的一些老居民介绍,解放前,这里曾是一个“难民村”,许多从外地逃难、逃荒的难民来到郑州后,就在这片蓬草丛生、满目荒凉之地,搭上窝棚作为立脚安身之地。抗日战争中,这个“难民村”因距陇海铁路郑州北站(现今解放路西端车辆段位置)较近,被日本侵略者炸得坑坑洼洼,留下一片焦土和大小不同的弹坑。后来,这里逐渐形成一个穷苦人家的居住点,有拉人力车的,有做苦工的,有捡煤核的,有拾破烂的,还有在街头要饭的。住的全是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的草庵、窝棚,环境污秽,景象凄凉。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面貌开始改观。1950年5月,郑州铁路管理局选址此处的坑洼地,建起了办公大楼和简易职工住宅,成立了郑州铁路分局。由于铁路运输繁忙,人来人往带动了这一带的热闹。市政府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组织人力,填平坑壕,拆掉草庵、窝棚,从北向南建起了一批平房,安置这里的穷苦居民,并在原来的坑洼地上修建了平坦的马路,据说这是郑州市政修筑建成的第十八条街,故名十八街。1952年,政府统一给街路命名时,根据《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取儒家伦理思想中和之意,将位于火车站西部的十八街改叫西中和路,之后又派生出西中和路前街和西中和路后街。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改变居住在西中和路铁路员工及市民的居住环境,铁路和市政联合在这里架起了电线,有的家庭装上了电灯和电话,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之后,又埋设了下水道,铺了柏油路面,种上了行道树。从1985年开始,铁路分局又拿出资金,分批将这里铁路员工居住的平房全部拆除,建起新的分局机关办公大楼和20多幢职工住宅楼。
如今的西中和路早已今非昔比,沿途有郑州铁路办事处(原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公安处、郑州铁路经济开发公司、京广路小学、原铁路分局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等,昔日的“难民村”已变成一个热闹繁华的铁路职工居住区。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面貌开始改观。1950年5月,郑州铁路管理局选址此处的坑洼地,建起了办公大楼和简易职工住宅,成立了郑州铁路分局。由于铁路运输繁忙,人来人往带动了这一带的热闹。市政府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组织人力,填平坑壕,拆掉草庵、窝棚,从北向南建起了一批平房,安置这里的穷苦居民,并在原来的坑洼地上修建了平坦的马路,据说这是郑州市政修筑建成的第十八条街,故名十八街。1952年,政府统一给街路命名时,根据《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取儒家伦理思想中和之意,将位于火车站西部的十八街改叫西中和路,之后又派生出西中和路前街和西中和路后街。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改变居住在西中和路铁路员工及市民的居住环境,铁路和市政联合在这里架起了电线,有的家庭装上了电灯和电话,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之后,又埋设了下水道,铺了柏油路面,种上了行道树。从1985年开始,铁路分局又拿出资金,分批将这里铁路员工居住的平房全部拆除,建起新的分局机关办公大楼和20多幢职工住宅楼。
如今的西中和路早已今非昔比,沿途有郑州铁路办事处(原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公安处、郑州铁路经济开发公司、京广路小学、原铁路分局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等,昔日的“难民村”已变成一个热闹繁华的铁路职工居住区。
作者:张攀 王瑞明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春秋时一场“包藏祸心”的和亲 2009-7-17 9:44:06
- 文艺皇帝宋太宗改造七弦琴 2009-7-17 9:40:11
- 古代开封兴盛一时的“订婚店” 2009-7-16 9:56:19
- 历史上开封的称谓和雅号 2009-7-14 10:07:21
-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笔墨“官司” 2009-7-14 10:01:5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