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盗掘的巩义北宋皇陵
http://www.hnta.cn 2009-6-15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巩义宋陵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宋金战乱时期,不但地面建筑焚毁殆尽,地宫也多被盗掘,甚至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也未能幸免。
据载,当时有一伙盗墓贼挖开了宋太祖永昌陵的地宫,把里面的珍宝洗掠一空。其中一个姓朱的大盗贼,想把赵匡胤身上的玉带取下来,但尸体沉重,无法搬动。他用绳子一头套住尸体脖子,一头系住自己的肩膀,骑坐在尸体上,想把尸体拉起来。没料到赵匡胤的尸体坐起来后,和他面对面,突然从尸体口中喷出一股黑水,正喷在盗贼脸上。从此盗贼脸上留下一大片黑记,无论如何都洗不掉,人称“朱漆脸”。后来这伙盗墓贼被官府抓获,朱漆脸落了个杀头的下场。
所有帝陵中,最惨不忍睹的是宋哲宗的永泰陵,不但陵墓尽遭盗掘,宋哲宗的尸体也被拉出地宫,抛弃在荒草野地之中。太常少卿方庭硕出使金国,路过帝陵,看到哲宗的尸体暴露在外,不禁大哭,脱下自己的袍服,把宋哲宗的尸体包裹以后,重新埋进地宫。
对宋陵进行毁灭性破坏的是当时的伪齐皇帝刘豫。刘豫原是北宋大臣,投降金国后被封为大齐皇帝。一次刘豫在市场上看到有个士兵在卖玉碗,抓住一问,才知道是从宋陵盗来的。刘豫马上任命他儿子刘麟为河南淘沙官,把宋陵盗掘一空,连民间坟墓也不放过。史载“刘豫僭立,见兵士卖陵中玉碗,即置淘沙官,再发河南山陵及发民间无主坟墓”。刘豫大规模盗掘宋陵以后,为了掩盖证据,又纵火焚烧地面建筑,大火数月不灭。
南宋高宗时,曾派兵部侍郎张焘祭扫宋陵,返京后,高宗询问帝陵的情况,张焘无言以对,只是说:“万世不可忘此贼。”高宗叹息道:“山陵事从俭约,金玉之物,断不可以一豪置其中,前世葬之害,可以为鉴。”
据载,当时有一伙盗墓贼挖开了宋太祖永昌陵的地宫,把里面的珍宝洗掠一空。其中一个姓朱的大盗贼,想把赵匡胤身上的玉带取下来,但尸体沉重,无法搬动。他用绳子一头套住尸体脖子,一头系住自己的肩膀,骑坐在尸体上,想把尸体拉起来。没料到赵匡胤的尸体坐起来后,和他面对面,突然从尸体口中喷出一股黑水,正喷在盗贼脸上。从此盗贼脸上留下一大片黑记,无论如何都洗不掉,人称“朱漆脸”。后来这伙盗墓贼被官府抓获,朱漆脸落了个杀头的下场。
所有帝陵中,最惨不忍睹的是宋哲宗的永泰陵,不但陵墓尽遭盗掘,宋哲宗的尸体也被拉出地宫,抛弃在荒草野地之中。太常少卿方庭硕出使金国,路过帝陵,看到哲宗的尸体暴露在外,不禁大哭,脱下自己的袍服,把宋哲宗的尸体包裹以后,重新埋进地宫。
对宋陵进行毁灭性破坏的是当时的伪齐皇帝刘豫。刘豫原是北宋大臣,投降金国后被封为大齐皇帝。一次刘豫在市场上看到有个士兵在卖玉碗,抓住一问,才知道是从宋陵盗来的。刘豫马上任命他儿子刘麟为河南淘沙官,把宋陵盗掘一空,连民间坟墓也不放过。史载“刘豫僭立,见兵士卖陵中玉碗,即置淘沙官,再发河南山陵及发民间无主坟墓”。刘豫大规模盗掘宋陵以后,为了掩盖证据,又纵火焚烧地面建筑,大火数月不灭。
南宋高宗时,曾派兵部侍郎张焘祭扫宋陵,返京后,高宗询问帝陵的情况,张焘无言以对,只是说:“万世不可忘此贼。”高宗叹息道:“山陵事从俭约,金玉之物,断不可以一豪置其中,前世葬之害,可以为鉴。”
作者:武耀杰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名相耶律楚材曾助开封躲过一劫 2009-6-12 10:17:43
- 儿童标高线的60年变迁 2009-6-12 10:13:55
- 宋徽宗因属狗而禁杀狗 2009-6-12 9:46:18
- “五卅”后郑州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2009-6-11 10:50:47
- 郑州的地下人防工程与地铁梦想 2009-6-10 16:48:0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