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明时中牟蒲芦亭见证名士佳作
http://www.hnta.cn 2009-7-9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蒲芦亭是明朝时期中牟县的一处避暑佳处,而且,它还是当时中牟境内及其方圆数百里之内的著名景观。蒲芦亭在当时中牟县的城南的南湖,这里一泓碧水,水波荡漾,清澈纯净。南湖的水连接着海子河和鱼津渠,活水清流,蒲草和芦苇非常繁茂。明朝万历年间,时任中牟知县的乔壁星在南湖之畔修建亭榭,因为南湖四周蒲草和芦苇丛生,就将亭子命名为“蒲芦亭”。蒲芦亭建成之后,由于这里清风吹拂,十分凉爽,所以,当时一到盛夏时节,就有许多人来这里避暑。
  明朝崇祯年间,中牟名士张民表(字林宗)在蒲芦亭附近修建了一座别墅,名为“榴园”,和蒲芦亭相邻相依,相映生辉。当时,著名学者周亮工(字元亮,一字减斋)正在张民表的门下做弟子,就住在中牟县,在张民表的谆谆教诲下勤奋读书。张民表为人洒脱,盛夏的时候,除了指导周亮工读书,他们还到蒲芦亭避暑,面对风清草碧,慷慨赋诗,抒发情怀。
  据史料记载,张民表曾经效仿当年苏东坡欣然畅游赤壁之事,在炎热的夏天和周亮工在蒲芦亭乘凉、赋诗。张民表当时心情舒畅,说自己和当年苏东坡畅游赤壁的情怀是一样的。张民表是明朝后期的中州名士和著名诗人,他喜欢蒲芦亭的风景,为之沉醉。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有《同林宗先生秋郊坐月》、《同林宗先生南陂秋泛》等诗,描写的也是他和恩师张民表游赏蒲芦亭的愉悦情怀。当时的蒲芦亭芦苇摇曳,曲曲新荷,遥遥嫩柳,鸟儿双双,渔歌声声,使人心旷神怡。
  后来,由于黄河水患的侵袭,蒲芦亭逐渐荒芜了。即便如此,清朝的许多文人才子路过中牟时,依然纷纷前往蒲芦亭旧址,临风凭吊昔日的胜迹。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王士祯(时任刑部尚书)奉旨出外巡视,路过中牟县,因为仰慕张民表的大名,专程到蒲芦亭瞻仰旧迹,追思往事,慨然之间,赋诗表达自己的向往之思。
作者:王吴军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