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互联 >> 正文
《河南日报》美丽乡村面临发展机遇
http://www.hnta.cn 2014/9/16 11:07:42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对什么是美丽乡村的最美期待!

    中华文明源自农耕,根系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农业文明是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对传统乡村造成的冲击有目共睹:满目苍夷的山体、肮脏断流的水系、砍伐殆尽的林木、人去屋空的古村落、逐渐消失的民俗、单调乏味的现代村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浪潮,提升了物质生活水平,却也毁坏了传统乡村静谧和谐的纯净氛围。信仰缺失、文化沙漠使现代人不知道心归何处,难以找到曾经的“乡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乡村、农业和农民该何去何从?

    从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到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构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但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糟糕的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景区调研乡村旅游工作时强调,要做好乡村旅游业这篇文章,开发更多特色旅游商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2013年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指出,要鼓励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积极发展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休闲旅游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