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但是发展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时髦词汇,只有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体现,不仅仅是几项工程的开工建设,更应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文化建设,这个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也绝不能是孤立的,必须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个地方要发展、要繁荣、要进步,必须立足本地、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优势。特别是后发展地区,与别人比资金、比项目、比区域、比环境、比政策,没有一点优势可言,只有与比资源、比特色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特色就是要让独有的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齐头并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呈现出“双赢”的可喜局面。
文化和旅游是一个相互关联、渗透、交叉的整体。如果能够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就能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达到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把促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帮助更多群众共同富裕;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可以说,通过有机结合,文化成为了旅游产业兴旺的“点睛之笔”,旅游成为了文化繁荣兴盛的“华美蓝图”。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是这个地方活的灵魂;旅游是一个地方的本,是这个地方动的窗口。一个地方要让人流连忘返、永远记住,必须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一个地方就好像一个人,无论其外表多么漂亮迷人,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在交往中就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更谈不上魅力的吸引了。文化是旅游之“魂”,决定着旅游品位、精神价值和人文含量,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笔者的家乡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近些年通过建苗寨、唱歌鼟、喝米酒,把文化与旅游连同开发,使昔日的“靖州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好处多多、不胜枚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在旅游开发中,我们要从挖掘各个地方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地方文化等着手,增强文化的厚重度。因为实践已经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文化的越是无价的。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笔者认为文化和旅游相结合需要齐抓共管、三方“给力”:作为旅行者——要多去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感知文化、品味文化;作为旅游景点——要避免过度商业开发,尽力丰富旅游内容;作为旅游主管部门——要指导旅游景点保护和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蔚然成风。
- 《经济视点报》河南旅游网上“淘金”资源整合新时代来临 2012-11-30 8:35:47
- 《旅游新闻网》旅游地产产业基金热潮来袭 2012-11-29 8:53:52
- 《新华网》旅游新趋势: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慢游 走过的路难忘 2012-11-28 9:22:50
- 《大河报》两年注销旅行社158家 一年处罚违规导游46人 2012-11-27 9:00:17
- 《大河报》说说景区托管 2012-11-27 8:56:2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