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韶萍课堂 >> 正文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应源于南阳
http://www.hnta.cn 2009-5-11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首先,从民俗节日的角度看,由牛郎织女传说发展而来的七夕节(即七月七、乞巧节),发源于楚地。明代学者罗颀在他的《物原》中直接指明“楚怀王初置七夕”,同样生活在明朝的董斯张所撰《广博物志》、清代的《荆州府志》对此都给予了认同。而楚怀王时期,除南阳外,其他诸说指出的“起源地”均不在楚国范围内。

    其二,在古代南阳地区,已经有了七夕的习俗。例如,记载古荆楚地区民俗的《荆楚岁时记》讲道,“牵牛织女聚会”的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荆楚岁时记》的作者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他记录下来的荆楚乞巧习俗,当是流行于南阳并传播在整个荆楚地区的民俗。

    其三,在今天南阳民间,仍流传着众多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的民歌。比如,有首南阳民歌《乞巧》这样唱:“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甚至在劳作之时,抒情的劳动号子也将牛郎织女传说作喻,“天上有个张七姐,她把鲜花送别人……好像牛郎配织女”。(据《南阳民俗文化》)《中国歌谣集成·南阳地区卷》里亦有大量的证据,用“十二月调”形式演唱的西峡民歌《枪刺杨林救秦琼》:“七月有个七月七哟,天河牛郎会织女,王母娘娘心太狠,夫妻河东隔河西。”南召民歌《织手巾》:“七根手巾织得稀,上织牛郎配织女。二人没干亏心事,隔到天河两岸起。要得他们成夫妻,除非年年七月七。”

    以上诸种民间资源说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为南阳的观点是较可靠的。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