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每日一课 >> 正文
何谓“众怒难犯”?
http://www.hnta.cn 2008-7-11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
    现在我们说民意不可违背,民忿不可小觑时,往往会用“众怒难犯”。这一成语出于春秋时期的郑国,且出自郑国公卿,也就是后来的名相子产之口。《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即为该成语的原始出处。

    公元前563年冬,郑国发生贵族叛乱。因兵车案被罢免官职的大夫尉止,纠集五族中土地被没收的贵族司臣等不逞之人,派兵攻入西宫,杀死执政的子驷等人,劫持了国君郑简公。在此危急时刻,司徒子孔和公卿子产,组织兵力反击,诛杀尉止等人,使郑国转危为安。其后,子孔执政。为巩固其统治,子孔制定盟书,要求各级官员遵守命令服从领导,各司其职。由于有不少大夫、官吏反对,并提出不同意见,子孔拟将他们杀掉。对此,子产持不同态度。他建议烧毁盟书,赦免这些人。子孔辩解说:“制定盟书,是为保证国家安定,大家不同意,若是烧掉它,治理国家就更困难了。”子产解释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大意是说,大家的忿恼,千万不要触犯。这样做,你的愿望也不能实现。这对治理国家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不如烧盟书以安众,既满足你的欲望,大家也不会闹事。所以,你必须这样办。

    最后,子孔采纳了子产的意见,焚书于仓门之外,众官员的不满情绪也得以缓和。应该说,子产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从中可以看到他不凡的政治远见和超人的治国能力,这为后来郑国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济通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