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经典河南 >> 正文
酣畅淋漓的许昌首山“饮酒会”
http://www.hnta.cn 2010-2-24 来源:大河报 点击:

酣畅淋漓 许昌 首山 饮酒会

以“拳”会友

  海拔只有269.8米的许昌首山,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来自周围各地的男女老少,相偕登山,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传统的饮酒会,当地人称之为“首山饮酒会”。
  有一年农历二月十五,我们一行人从郑州驱车直奔首山,去参加这个古朴、热闹、让人向往的饮酒会。
  首山饮酒会与首山乾明寺的联系十分紧密,当地俗称“寺兴会荣,寺废会衰”。据史料记载,乾明寺始建于唐昭宗二年,初建时楼阁林立、气势宏伟。
  每年饮酒会举办之际,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在这一天呼朋唤友登上首山,以石为桌,席地而坐,拿出随身带来的食品和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颇有不醉不归的豪爽。如遇上熟人,必会喝个痛快,即使面对陌生人,也要敬上两杯。
  漫步在饮酒会场的山坡上,到处是三五成群的酒场,和着划拳的吆喝声。据当地文史专家刘先生介绍,这个地方的饮酒习俗在于陶冶情操、增强感情的交流,酒令就成为首山酒会上庄重而诙谐的风俗。在首山饮酒会上,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酒会划拳习俗流传至今。
  酒令主要有三种:一是响枚,即带喊声的枚,其乐趣在于斗智。而酒令又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有的酒令简洁得只有一个字。这些生动的辞令应该说是首山酒会的山歌。二是哑枚,哑枚又分为“猜宝”和“巧敌数”两大类。三是打擂台的酒俗,即一人与另外几个人分别来枚,若谁能胜了第一个来枚的人,谁就成了“擂主”,接受其他人的“挑战”。如今,枚与令也渐渐有了鲜明的现代色彩,从往日的神秘、俗套向着多样化、哲理化发展。
  千姿百态的酒具,也成为首山饮酒会的一个特色。酒友们不但比技艺、比海量,而且比酒壶的样式、功能。酒壶成为酒友们的心爱之物,只有十分要好的人才交换酒壶,并约定第二年春天的酒会上再相聚。传统的酒壶,有铜壶、瓷壶、金猴壶、美人壶等。壶上的字画也是酒友们所欣赏的内容。
  首山饮酒会除了酒友们饮酒之外,另一种功能,就是相亲认亲活动。认亲酒一般没有父母长辈在场,是确定了恋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约各自的好友,在山上找一个僻静之处,边喝边交谈。“酒”与“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首山饮酒会除了酒会活动以外,还有山脚下的物资交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物资交易主要集中在首山的寺门村。所卖的货物主要是生产用品和食品。生产用品主要是收麦用的木杈、扫帚、扬场锨、麦围子和篮子、斗等工具,为证明买主已经付款,卖主用红笔或墨笔在这些工具上画一道。卖的食品有牛、羊、鸡、鱼、猪等生熟肉,还有胡辣汤、油条、包子和各种饮料、山野干果。尤其是卖油条的,村民们都是用泛绿的柳枝条穿起来,由孩子挑着带回家去。村外空地上大部分是卖家具的,而最具特色的是首山会上卖的喇叭烟,为货主自卷。此地烟叶为著名土特产,外地来赶会的人一般都要买上几根。
  首山饮酒会期间,寺门村的周围都要搭上几处戏台。首山附近各村大多有自己组织的剧团,戏装和乐器都很简单,有时甚至不化装就演起来,只图个快乐。这里有对戏的传统,即几台戏同时唱,看谁能争取到最多的观众。有时,夜已经很深了,酒会早已经结束,但戏还唱得火热,山风把观众的喝彩声,吹送得很远很远……
作者:黄守部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