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试论文物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http://www.hnta.cn 2012-2-15 10:55:08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文物旅游开发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文物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也随之突显:

    文物旅游开发思想的保守性,片面强调保护,忽视文物旅游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开发的进行;文物旅游开发的经营水平较低,产品开发单一;文物资源利用程度低,门票收入是当地文物旅游的主要收入来源;文物旅游景区盲目性建设破坏了文物的风貌和周围环境,影响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文物旅游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程度低,惠民富民的能力不足。

    为此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共同开展的工作,并于2010年7月签署了《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因此,新时期文物旅游开发研究工作越来越迫切,有必要对文物旅游进行客观梳理,确定文物旅游开发新方向,以期指导文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拓展文物旅游发展空间

    文物旅游开发的重点虽然是对文物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但如果仅仅关注这单一要素的开发,不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市场。因此,要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根据文物旅游地的地理环境、文脉特色和文物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加强文物旅游地内各个类型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力求使文物旅游资源与周边区域其他旅游资源合理结合,综合利用区域内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形成不同层次的旅游圈,以此拓展、优化文物旅游产品的地域空间结构。

    具体而言,在文物旅游地内,将文物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进行互补性开发,加强文物旅游与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绿色生态、节庆会展等类旅游产品的组合开发与整合,使文物旅游产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类型上更加多样、在层次体系上更加完整,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文物旅游地的微观空间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如在红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中,红绿结合的模式在当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在对红色内涵挖掘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轴,带动绿色旅游开发;以绿色生态产品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互补型红色生态旅游。在文物旅游地区域之间,根据文物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将相对独立的文物旅游产品和相关景区进行串连、组合、包装,规划,构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精品文物旅游线路,增强资源的关联性和利用的便捷性,形成文物旅游集群效应,扩大文物旅游规模。同时通过确定核心文物旅游地,形成文物旅游资源密集圈和文物旅游产业密集带,构建区域文物旅游产业集群地域系统。推进文物旅游产业空间聚集形态,从点增长极集聚阶段向点-轴增长极、产业带以及区域聚集的扩散。最终把文物旅游地内的资源与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间文物旅游资源协调发展,实现文物旅游宏观空间领域拓展。

    2.提高文物旅游活动层次

    文物旅游强调的是游客对文化、生活和历史的感觉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以此来满足心理感受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形式。然而当前文物旅游开发的主体多是一些静态观赏性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如古树、古建筑、牌坊、古塔、古桥、古城墙、宫墙、钟鼓楼、名人故居等,这些能让游客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难以激发游人旅游兴趣。参与体验性强的、健康向上的、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可满足各类文物旅游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强游客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因此让游客获得一种文化上的审美体验和景观欣赏,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进行深度整合开发,将成为文物旅游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在展示方式上,要从“眼文化”过渡到“心文化”,改变原来单一的展示方式,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创意化。例如,红色文物旅游中,通过基本信息传递、模拟体验活动和氛围感染三个层次,构建一个真实历史体验长廊,让游客与红色遗迹融为一体,采用实景演出、4D电影等形式,再现革命战斗场景,增强感染力;还可实施情景再现工程,复原历史生活场景,改变旧居旧址简单的、静态的展示模式,让旧居旧址活起来、动起来。

    在活动设计上,注重营造体验氛围,让游客最大程度、全方位地参与到整个旅游过程中,充分发挥游客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利用现有的体验资源搭建体验的场景或“舞台”,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的真实环境。在具体的体验场景和“舞台”设计基础上,根据主题线索设计体验“剧情”,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享受的体验过程。如在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中,针对“做一回徽州人”的体验主题,可以设计古民居、古学堂、游艺场所、农活场所和民俗演示场所等若干活动场景,让游客去学习模仿当地的生活生产方式,感受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最终使文物旅游活动融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

    3.注重区域文物旅游联合营销

    联合营销是文物旅游地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方式。大部分文物旅游地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其本身的影响力不足,因此要考虑在区内与区间加强营销上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客源互动、利益共分。当然联合营销首先需要打破区域内外的条块分割,打破行政壁垒,树立区域文物旅游的整体形象,共同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其次,加强宣传上的合作,可将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物旅游特色联系起来进行宣传。例如在对运河这种线性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运河沿线不同城市的资源特色有一定差异,每一个旅游地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往往会形成各自孤立的发展状态,所以在运河旅游开发过程中,可通过构建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模式,在统一的主题下,将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看似孤立、分散的景点中,达到“景散意连”的效果,使旅游开发具有整体效应,将运河文化物质化、形式化,将各地文化资源捆绑联合营销,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联合制作大运河文化旅游手册,利用影视作品再现大运河灿烂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各地运河的影响力。

    4.转变文物主管部门管理观念文物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决定了政府在文物旅游中的主导地位。而当前文物旅游开发中还涉及旅游企业、当地社区、游客等众多利益体,他们利益之间既有共存又有冲突,需要在他们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文物主管部门的管理观念就需要转变,应由单部门管理转变为多主体联合管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化组织三位一体的联合协作模式,既坚持文物的保护,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文物资源的价值。

    从政府层面,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定统一的文物旅游管理机构。

    建立的统一管理机构,首先要明确其旅游规划职能,负责超前性地制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相协调的文物旅游发展规划,以此指导文物旅游开发和加强文物旅游的管理;其次,在文物旅游发展规划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和制度,加快制定文物旅游区规划通则、实施细则和资源管理条例,对所开发的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依法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当地文物旅游整体环境的保护,为文物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再次,此机构通过深度管理,规范文物旅游投资者、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游客的行为,可起到调节国家、地方、社区居民和旅游投资者、经营者之间利益的作用,从而避免多部门管理中因部门价值取向差异而产生的标准冲突和利益冲突,以确保文物旅游协调、有序发展;最后,此机构还应积极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和社会科研力量参与到文物旅游研究和应用中,统筹科技研究、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打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智力平台,着力解决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键问题。从市场层面看,企业是文物旅游经营的主体,文物旅游地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允许的旅游服务类经营活动,可交由周边社区和开发经营企业进行营利性经营,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来源,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在遵守文物保护法律之内进行,避免旅游开发的盲目建设。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团体组织、私人组织、历史性社区、环境组织、商业机构等,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作用,如环境规划、经济投资、历史保护、教育宣传、法律保护等,形成一个多样化的辅助合作网络,对文物旅游开发与管理进行监督。

    5.完善文物旅游经营模式

    我国文物旅游经营模式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在文物旅游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或由文物旅游主管机构牵头派生出来的旅游公司,此类经营模式占相当大比重;第二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来投资商所投资的文物旅游企业,此类经营模式比重正在增多,作用正在显现;第三类是当地社区居民开发的个体或集体所有制的文物旅游企业,这类经营模式所占比例较小。三种经营模式中,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由于处在一种非平等的竞争格局中,获益也不一样。其中前两类各自凭借机制、资本的优势,垄断了大部分盈利性业务,第二类经营相对灵活但是保护措施缺位明显,第三类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经营服务和简单的旅游活动,创新能力比较低,产品单一,但注重文物旅游地的社区参与,能将文物旅游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纵观三类经营模式的利弊,可考虑在不同成熟程度的文物旅游地内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

    在比较成熟的文物旅游地,为有效地促进文物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可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按照“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方式,考虑组建大型文物旅游企业集团公司,即利用其丰厚的资本与利益纽带投资地方文物旅游业,以经营为载体进行规范运营,以社区发展为基点形成全方位文物旅游经营模式。此种模式由于其既能代表政府利益,又能使各参与方享受其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居民参与程度,避免社区居民在文物旅游开发中被边缘化的情况,从而就会大大缓解区域文物旅游开发的矛盾和地方利益的冲突,有利于开创文物旅游合作的新局面。

作者:张园园 路紫 通讯员:
(责任编辑:魏荔莉 )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