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跨越若干基础工程和必要的磨合期;二是要明确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设计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以及发展战略,提出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以避免风险,减少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用。
同时,依据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确有必要通过顶层设计的逐步深化,研究制定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体系的总体框架,满足电子政务应用主体的最大利益,从策略、法规、管理、标准、服务、基础设施、技术与产品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尽快使得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发挥和产生应有的效果,使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磨合期得以平稳过渡。
信息安全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化步伐加快,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经济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逐步建设和积累了一批宝贵的信息资产。
与之而来的各类计算机犯罪及“黑客”攻击网络事件屡有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高技术化,从而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计算机互联网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并直接与世界相联,可以说是国家的一个政治“关口”,一条经济“命脉”。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将从互联网络扩大到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如政府网、通讯网、广电网、金融网、电力网、交通网等其他行业网络。
第二,攻击和破坏将从个别人的单独行为和单一目标发展成为更多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活动。
第三,影响将从局部扩散到更大范围,产生连环效应,损失放大。安全问题很强的“不对称” 性,使解决问题的政治经济成本高昂。
第四,社会组织形态与信息网络化结合,使传统的和新生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将更多地借助于网络,能够形成远比传统等级制社会组织形态更大的扩散力、活动力和影响力,从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和造成恶劣影响会不断增多。
第五,信息网络“无国界性”使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信息网络治理的“国别差异性”又使安全问题成为政治、文化冲突的特殊问题。这种危害性愈来愈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也纳入到综合国力竞争与国际政治斗争之中。
沉着应对 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当前我国党政各级政务部门已经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政务网络建设,对这些业已存在的网络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今后的政务网络建设应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要求。
要坚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性工作;明确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根据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具体开展情况,有重点地安排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不搞一刀切。
总之,沉着应对,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就应按照增强党政各级政务部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坚持以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需求为主导、强化业务应用、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进行,对于业已存在的政务网络,可以考虑逐步进行整合。在实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风险,从而确保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完成法律所赋予的政府职能和服务功能,规避信息安全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跨越若干基础工程和必要的磨合期;二是要明确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设计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以及发展战略,提出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以避免风险,减少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用。
同时,依据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确有必要通过顶层设计的逐步深化,研究制定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体系的总体框架,满足电子政务应用主体的最大利益,从策略、法规、管理、标准、服务、基础设施、技术与产品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尽快使得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发挥和产生应有的效果,使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磨合期得以平稳过渡。
信息安全问题五大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化步伐加快,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经济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逐步建设和积累了一批宝贵的信息资产。
与之而来的各类计算机犯罪及“黑客”攻击网络事件屡有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高技术化,从而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计算机互联网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并直接与世界相联,可以说是国家的一个政治“关口”,一条经济“命脉”。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将从互联网络扩大到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如政府网、通讯网、广电网、金融网、电力网、交通网等其他行业网络。
第二,攻击和破坏将从个别人的单独行为和单一目标发展成为更多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活动。
第三,影响将从局部扩散到更大范围,产生连环效应,损失放大。安全问题很强的“不对称” 性,使解决问题的政治经济成本高昂。
第四,社会组织形态与信息网络化结合,使传统的和新生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将更多地借助于网络,能够形成远比传统等级制社会组织形态更大的扩散力、活动力和影响力,从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和造成恶劣影响会不断增多。
第五,信息网络“无国界性”使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信息网络治理的“国别差异性”又使安全问题成为政治、文化冲突的特殊问题。这种危害性愈来愈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也纳入到综合国力竞争与国际政治斗争之中。
沉着应对 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当前我国党政各级政务部门已经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政务网络建设,对这些业已存在的网络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今后的政务网络建设应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要求。
要坚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性工作;明确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根据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具体开展情况,有重点地安排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不搞一刀切。
总之,沉着应对,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就应按照增强党政各级政务部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坚持以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需求为主导、强化业务应用、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进行,对于业已存在的政务网络,可以考虑逐步进行整合。在实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风险,从而确保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完成法律所赋予的政府职能和服务功能,规避信息安全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 拓展“互联网+”,升级洛阳旅游 2015/4/9 15:38:36
-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对策 2013/8/9 15:17:27
- 政府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3/6/8 15:24:55
-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和建议 2013/5/27 15:22:02
- 未来政府门户网站走向:瘦身 深度 智能 移动 2013/4/28 15:27:24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